[发明专利]ZnO系半导体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9750.3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9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中原健;川崎雅司;大友明;塚崎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4 | 分类号: | H01L29/04;H01L21/338;H01L21/363;H01L29/221;H01L29/778;H01L29/81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zno 半导体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ZnO、MgZnO等ZnO系半导体的ZnO系半导体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具有多功能性优良的材料,与GaN、AlGaN、InGaN、InGaAlN、GaPN等含有氮元素的氮化合物半导体相比,ZnO系半导体备受瞩目。
ZnO系半导体是宽带隙半导体的一种,激子束缚能非常大,即使在室温下也能够稳定地存在,能够放射单色性优良的光子。因此,ZnO系半导体在作为照明、背光灯等光源使用的紫外线LED、高速电子器件、表面弹性波器件等方面实现实用化。
但是,公知的是在ZnO系半导体中产生因氧空位及间隙锌原子导致的缺陷等,由于该晶体缺陷,导致产生无助于结晶过程的电子。由此,ZnO系半导体通常表示n型,因此,为了使ZnO系半导体表示p型,必须降低残留的电子浓度,导致受主掺杂变得困难。这样,当由ZnO系半导体层构成半导体元件时,难以再现性良好地形成p型ZnO。
但是,近年来公开有能够再现性良好地得到p型ZnO,并且可确认发光的技术。例如非专利文献1所示,虽然能够得到p型ZnO,但是,为了得到采用了ZnO系半导体的半导体元件,作为生长用基板需要采用ScAlMgO4(SCAM)基板,在SCAM基板的C面上生长-C面ZnO。所谓-C面,也被称为O(氧)极性面,在ZnO晶体所具有的纤锌矿类的晶体结构中,在c轴方向上无对称性,在C轴上具有+C和-C两个独立的方向,由于在+C内Zn位于晶体的最上面,因此被称为Zn极性,由于在-C内O在晶体的最上面,因此也被称为O极性。
该-C面ZnO也同样生长在作为ZnO晶体生长用基板被广泛应用的蓝宝石基板。如在发明者所发表的非专利文献2中所述那样,在-C面ZnO系半导体的晶体生长中,作为p型掺杂剂的氮的掺杂效率密切依赖于生长温度,为了进行氮掺杂而必须使基板温度下降。但是,如果降低基板温度,则结晶性下降,形成补偿受主的载流子补偿中心,氮不被活化,因此使p型ZnO系半导体层的形成本身变得非常困难。
于是,如非专利文献1所示,也有利用氮掺杂效率的温度依赖性,通过在400℃和1000℃之间来回调整生长温度,以形成高载流子浓度的p型ZnO系半导体层的方法。但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不断地加热、冷却而反复膨胀、收缩,因此对于制造装置加大负担,使得制造装置变大,维修周期变短。另外,作为加热源,由于使用激光,因此不合适大面积的加热,并且为了降低装置制造成本而采取的多片生长难以进行。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本申请发明人已提出使+C面ZnO系半导体层生长以形成高载流子浓度的p型ZnO系半导体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该专利公报基于发明人如下的发现而作出的,即若是+C面ZnO,则不存在氮掺杂的基板温度依赖性。这是通过使作为基底层的+C面GaN膜在蓝宝石基板的C面生长后进行+c轴取取向,并把极性交接给该+c轴取取向GaN膜上,形成+c轴取取向的ZnO系半导体层,由此,发现了氮掺杂的生长温度非依赖性。因此,不使基板温度下降,就能够进行氮掺杂,其结果,能够防止载流子补偿中心的形成,能够制造高载流子浓度的p型ZnO系半导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4-30416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Nature Materials vol.4(2005)p.42
非专利文献2: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37-239(2002)503
如上述现有技术那样,通过采用生长用基板的+C面GaN形成+c轴取向的ZnO系半导体层,能够形成高载流子浓度的p型ZnO系半导体。但是,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抑制+C面GaN表面的氧化,因此,在作为氧化物的ZnO中难以确保再现。另一方面,作为生长用基板可以使用+C面ZnO基板,但是,+C面ZnO基板与-C面ZnO基板相比热稳定性差,容易失去平坦面。因此,如果在+C面ZnO基板上进行晶体生长,则发生台阶积累(ステツプバンチング)的现象,使平坦部分的宽度不一样,容易成为各式各样的面。
图23(a)和图23(b)分别表示将生长用基板的-C面和生长用基板的+C面在大气中以1000℃退火处理后,用AFM(原子力显微镜)以5μm见方的视野扫描表面的图像。相对于图23(a)的晶体形成为平整的表面,图23(b)产生了台阶积累,并且,该台阶宽度、台阶边缘杂乱,表面状态差。例如,如果在图23(b)表面上进行ZnO系化合物的外延生长,则形成如图24所示的凹凸分散的膜,使平坦性变得极差。
这样,在生长用基板+C面上难以使平坦的膜生长,最终导致存在元件的量子效应降低、切换速度也受影响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罗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9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半导体封装体的引线框
- 下一篇: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