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抛物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9725.5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9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大室统彦;小熊伸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Q1/52 | 分类号: | H01Q1/52;H01Q19/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赵飞;南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物天线,尤其涉及用于减小无线电波泄漏的抛物天线。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组装抛物天线中,无线电波可能从反射镜表面、反射镜的支撑部件以及馈电器配装适配器(它们是抛物天线的组成部件)之间的间隙泄漏。由于无线电波的泄漏,如果辐射图(radiation pattern)标准较为严格,则该抛物天线可能不能达到标准。
关于上述问题,PTL1公开了一种使用扼流元件来减小无线电波泄漏的技术,该扼流元件是由壳体的一部分形成的,该部分沿从发送天线向接收天线的方向设有一个或多个凹部。
[专利文献]
PTL1:JP-A-2005-9123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果反射镜表面和反射镜支撑部件没有被足够精确地制造,则由从连接区域的间隙泄漏的无线电波造成的辐射图扰动可能影响天线的性能。为了减小无线电波的泄漏,通过提高制造精度、用环形弹簧覆盖该连接区域的末端部分、或者用导电粘合剂将外周覆盖,来迫使无线电波被容纳在内。
此外,尚未涉及到将PTL1公开的技术应用到抛物天线:没有构想过对具有多个频率的无线电波的泄漏或宽频带中的无线电波的泄漏进行抑制。
此外,为了减小低频带中无线电波的泄漏,需要将槽制造得更深。但是,对于通过切割而形成的槽,其深度存在限制。
本发明已被开发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抛物天线,其通过简化的构造抑制了无线电波的泄漏。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提供了下述要素:喇叭,其发送和接收信号;馈电器,其支撑所述喇叭并对所述喇叭接收和发送的信号进行中继;反射器,其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反射,以将所接收的信号聚焦到所述喇叭上,并对来自所述喇叭的信号进行反射以发送该信号;反射镜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反射器;馈电器配装适配器,其使得所述馈电器能够配装到所述反射镜支撑部件中。此外,在所述反射镜支撑部件与所述反射器之间的连接区域以及所述反射镜支撑部件与所述馈电器配装适配器之间的连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区域中形成有扼流槽,所述扼流槽对经过这些连接区域中至少一个连接区域的间隙而行进的无线电波的传播进行抑制。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这种抛物天线中,在反射镜支撑部件与反射器之间的连接区域以及反射镜支撑部件与馈电器配装适配器之间的连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区域中形成有扼流槽。因此,扼流槽能够对经过该连接区域的间隙而行进的无线电波的传播进行抑制。这样,可以通过简化的结构减小无线电波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的剖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天线的基本构造。
图2的剖视图图示了无线电波在图1的抛物天线后表面那侧泄漏所沿的路径。
图3的剖视图详细示出了图1的抛物天线的构造。
图4的示意图图示了图3的扼流槽对无线电波的传播进行抑制的原理。
图5的示意图图示了图3的扼流槽对无线电波的传播进行抑制的原理。
图6A和图6B的示意性剖视图图示了图4和图5的扼流槽如何使发送波更少。
图7的曲线图图示了图3的抛物天线中无线电波泄漏量的频率特性。
图8的局部剖视图图示了图3的连接区域上设置的约2mm宽、约4.8mm深的扼流槽。
图9的曲线图示出了使用图8的扼流槽时无线电波泄漏状态的模拟结果。
图10的局部剖视图图示了图3的连接区域上并排设置的约1mm宽、约4.8mm深的多个扼流槽。
图11的曲线图示出了使用图10的扼流槽时无线电波泄漏状态的模拟结果。
图12的局部剖视图图示了图3的连接区域上并排设置的约2mm宽、约4.8mm深的扼流槽以及约2mm宽、约3.0mm深的扼流槽。
图13的曲线图示出了使用图12的扼流槽时无线电波泄漏状态的模拟结果。
图14的剖视图详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天线的构造。
标号列表:
100:抛物天线
101:护罩
102:反射器
103:喇叭
104:馈电器
105:反射镜支撑部件
106:馈电器配装适配器
107: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抛物天线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的剖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抛物天线的基本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9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