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以及采用该热交换器的除湿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9110.2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3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高草木康广;柴田英雄;内田毅;石川俊夫;中村贵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53/26;F24F1/02;F28D7/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以及 采用 除湿机 | ||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备有导入开口部、多个中空状的流体流路部、导出开口部、排出口;
上述导入开口部用于把含有冷凝成分的流体导入内部;
在上述流体流路部的内部流动从上述导入开口部导入的流体,在外部流动与上述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流体;
上述导出开口部用于把流过了上述流体流路部内部的流体导出到外部;
上述排出口把在上述流体流路部内部冷凝了的冷凝流体排出到外部;
上述流体流路部,备有形成上行流路的多个管和形成下行流路的多个管,在内部流动的上述流体在上行流路中向上流动,在下行流路中向下流动;
形成上述上行流路的各管的流路截面积,比形成上述下行流路的各管的流路截面积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下行流路的管的数量,比形成上述上行流路的管的数量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下行流路的各管的流路截面积总和,比形成上述上行流路的各管的流路截面积总和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上述导入开口部与上述流体流路部连通的导入侧连通流路部;
将上述流体流路部与上述导出开口部连通的导出侧连通流路部;
将上述上行流路与上述下行流路连接的中间连接流路部;
上述导出开口部设在上述流体流路部的下行流路的下方;
在上述导出开口部的上部设有遮蔽板,该遮蔽板用于防止在上述流体流路部内冷凝了的冷凝流体从上述导出开口部排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体流路部由两端开口的上述管和安装板构成,该安装板设在上述管的两端、用安装孔保持上述管;
上述导入侧连通流路部和上述导出侧连通流路部,由设有上述导入开口部和上述导出开口部的连通流路部以及流路分隔板构成,该流路分隔板以能够装卸且将上述导入开口部和上述导出开口部隔开的方式安装在上述连通流路部上,形成上述导入侧连通流路部和上述导出侧连通流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流路分隔板能够调整作为上述上行流路的管的数量、和作为上述下行流路的管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板和上述连通流路部以及上述中间连接流路部,在一方上设有凸形状部,在另一方上设有凹形状部,并能够相互嵌合,并且,在上述安装板和上述连通流路部以及上述中间连接流路部的一方上设有爪部,在另一方上设有爪保持部,另一方的爪保持部保持一方的爪部,以此相互固定,通过上述爪部和上述爪保持部的形状限制上述安装板和上述连通流路部以及上述中间连接流路部的安装方向。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端面的开口面积,比上述管中途的流路截面积大。
9.一种除湿机,备有:除湿部件、吸湿送风机构、加热机构、再生送风机构、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热交换器;
上述除湿部件在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本体箱内部,从室内空气中吸取水分;
上述吸湿送风机构,从上述吸入口吸引室内的空气、使其通过上述除湿部件,并把除湿后的干燥空气从上述吹出口供给到室内;
上述加热机构将空气加热;
上述再生送风机构,将上述除湿部件再生用的空气、即再生空气通过上述加热机构送到吸取水分后的上述除湿部件;
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热交换器与上述加热机构、再生送风机构一起构成再生空气的循环风路;
上述热交换器,从上述导入开口部导入上述再生空气,通过上述流体流路部使上述再生空气与由上述吸湿送风机构吸引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从上述导出开口部导出到该热交换器的外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本体箱内部备有本体分隔板,在该本体分隔板上设有把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导入上述除湿部件的开口;
在上述本体分隔板和上述热交换器的任一方上设置有爪部,在另一方上设置有能够与上述爪部卡合及脱开的爪保持部;
借助上述爪部和上述爪保持部的卡合,将上述热交换器的周缘部保持在上述本体分隔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91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晶体管EEPROM阵列及操作方法
- 下一篇:军鼓端板和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