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吡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四吡咯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8147.3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8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石桥彻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留裕文 |
主分类号: | C12P17/10 | 分类号: | C12P17/10;C07D487/2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罗菊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四吡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四吡咯化合物。
背景技术
卟啉或叶绿素等四吡咯化合物,作为抗癌剂等药品是重要的化合物,另外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电子学领域中的氧化还原催化剂等而被使用。这样的四吡咯化合物,一般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得到。但化学合成法有需要使用特定的制备装置及催化剂等的问题,另外,化学合成法中使用的溶剂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基于上述原因,提出了使用微生物制备四吡咯化合物的方法。已知例如,培养作为光合作用细菌的属于织线藻属的突变株微生物,并从培养物中提取原叶绿素酸酯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其次已知有通过培养光合作用细菌来回收四吡咯化合物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和3)。此外还知有通过在含特定化合物的培养基中培养节杆菌属微生物,并从培养物中提取尿卟啉的方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特开平5-918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2449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0-236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5-382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拟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必须从菌体中提取原叶绿素酸酯,具体包括,破碎菌体细胞后,通过萃取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此外在专利文献2~4记载的方法中,培养基中必须含有四吡咯化合物的前体(5-氨基酮戊酸)。
本发明的课题,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简便制备方法,即利用大肠杆菌,不使用四吡咯化合物的前体而制备四吡咯化合物。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四吡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所述大肠杆菌的基因ypjD(b2611)由于突变而无法表达;及
●从所述培养基得到具有卟啉环结构的四吡咯化合物。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在培养基中:
●成为离子的金属元素、或
●作为离子而解离的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作为原料添加到所述培养基中,
由此得到含所述金属的四吡咯化合物。
上述四吡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卟啉环中含有4个甲基、4个乙酯或乙酸基(丙酸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四吡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还在于,
●在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所述大肠杆菌的基因ypjD(b2611)由于突变而无法表达,所述培养基中作为原料添加有在培养基中:
■成为离子的Mn、或
■作为离子而解离的含有Mn的化合物;及
●从所述培养基得到具有以Mn为中心配位的卟啉环结构的四吡咯化合物。
本发明的四吡咯化合物,其具有式:[C36H36O8N4·Mn(III)]+。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达到以下效果:在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尤其是基因ypjD(b2611)由于突变而无法表达的大肠杆菌;由于能够从所述培养基中回收具有卟啉环结构的四吡咯化合物,所以即使不使用前体也能很简便的提供四吡咯化合物。
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四吡咯化合物制备方法的实施方式,优选在贫营养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从所述贫营养培养基中分离、回收四吡咯化合物,从而制备得到具有卟啉环结构的四吡咯化合物。即,本发明是在培养基中培养、增殖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使大肠杆菌产生四吡咯化合物,通过回收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四吡咯化合物来制备四吡咯化合物。为了防止培养基中的某些天然物质等成分妨碍四吡咯化合物的分离,因此作为培养基优选使用贫营养培养基。作为贫营养培养基,优选含有葡萄糖或乳糖的培养基,但并不限定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留裕文,未经福留裕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8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