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亚芳基醚)组合物和它在制造挤出制品和涂覆电线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7653.0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4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金·G·鲍尔弗;郭桦;朱哈-马蒂·利瓦萨尔米;维杰·拉杰马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1/12 | 分类号: | C08L71/12;C08L23/02;H01B3/30;H01B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培善;封新琴 |
地址: | 荷兰贝亨***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芳基醚 组合 制造 挤出 制品 电线 中的 用途 | ||
1.一种固化组合物,其包括:
使用5至5,000兆拉德的电子束照射使未固化组合物固化获得的产物,所述未固化组合物包括:
20至55wt%的聚(亚芳基醚),
20至50wt%的热塑性聚烯烃,和
2至10wt%的用于所述聚(亚芳基醚)和所述热塑性聚烯烃的增容剂;
其中,除非另外指出不同的基准,否则,所有的重量百分比都基于未固化组合物的总重量;
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不含有溴化材料;
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不含有可聚合的丙烯酸类单体和烯丙基类单体;
其中所述固化组合物通过了根据ISO 6722第10节的A,B,或C类短期和长期热老化试验;和
其中所述固化组合物通过了根据LV112第8.8.1节的耐化学性试验,该试验使用LV112-1介质组I或介质组II中指定的至少一种流体介质。
2.权利要求1的固化组合物,其包括
含有所述热塑性聚烯烃的连续相,和
含有所述聚(亚芳基醚)的分散相。
3.权利要求1或2的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增容剂是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其聚苯乙烯含量为35至80wt%,基于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总重量。
4.权利要求1或2的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增容剂是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苯乙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其聚苯乙烯含量为35至65wt%,基于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总重量。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还包括5至20wt%的抗冲改性剂。
6.权利要求5的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抗冲改性剂包括三元乙丙橡胶。
7.权利要求5的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抗冲改性剂包括马来酸酐接枝的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和聚乙烯亚胺的反应产物。
8.权利要求5的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抗冲改性剂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固化组合物是不含卤素的。
10.权利要求1的固化组合物,
其中所述聚(亚芳基醚)是特性粘度为0.3至0.6分升每克的聚(2,6-二甲基-1,4-亚苯基醚),所述特性粘度在25℃在氯仿中测得;
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包括30至40wt%的所述聚(亚芳基醚);
其中所述热塑性聚烯烃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其混合物;
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包括30至40wt%的所述热塑性聚烯烃;
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还包括抗冲改性剂,所述抗冲改性剂包括重均分子量为15,000至50,000原子质量单位的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包括8至17wt%的所述抗冲改性剂;
其中所述增容剂是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其聚苯乙烯含量为35至70wt%,基于所述三嵌段共聚物的总重量;
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包括3至8wt%的所述增容剂;和
其中所述固化组合物是不含卤素的。
11.一种挤出制品,包括以下方法的产品,该方法包括:
挤出模塑未固化组合物,所述未固化组合物包括:
20至55wt%的聚(亚芳基醚),
20至50wt%的热塑性聚烯烃,和
2至10wt%的用于所述聚(亚芳基醚)和所述热塑性聚烯烃的增容剂;
其中,除非另外指出不同的基准,否则,所有的重量百分比都基于未固化组合物的总重量;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不含有溴化材料;和其中所述未固化组合物不含有可聚合的丙烯酸类单体和烯丙基类单体;和
使用5至5,000兆拉德的电子束照射使所述未固化组合物固化,从而形成固化组合物;
其中所述固化组合物通过了根据ISO 6722第10节的A,B,或C类短期和长期热老化试验;和
其中所述固化组合物通过了根据LV112第8.8.1节的耐化学性试验,该试验使用LV112-1介质组I或介质组II中指定的至少一种流体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未经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76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酚和丙酮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人体肿瘤复发转移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