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轮胎及用于生产该充气轮胎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7015.9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8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黑木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9/08 | 分类号: | B60C19/08;B29C33/02;B29C35/02;B29D30/60;B29D30/68;B60C5/00;B60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金霞;田军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轮胎 用于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车辆中的静电排放到道路表面的充气轮胎及用于制造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充气轮胎的胎面橡胶中混合了大量的硅。硅具有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和提高轮胎的湿抓地性能的优点。然而,由于硅具有较差的导电性,所以胎面橡胶的电阻增大。这种轮胎趋于在车辆中积聚静电,并导致诸如无线电噪声的无线电干扰。
为了防止车辆中的静电积聚,例如提出了如图25所示的胎面橡胶a。该胎面橡胶a具有双层结构,包括位于径向内侧的基部部分c和设置在该基部部分的径向外侧的行驶面部分b。为了增强轮胎的驱动性能等,基部部分c和行驶面部分b由含有大量硅的绝缘橡胶制成。另外,该基部部分c和行驶面部分b分别分开成左部和右部,并且由例如含有大量碳的导电橡胶制成的贯通终端部d设置在它们之间。
该贯通终端部d在轮胎周向方向上连续延伸,并且该贯通终端部d的径向外表面构成了接地表面g的一部分。该贯通终端部d的径向内表面连接到诸如冠带层的胎面加强帘线层f,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时,该胎面加强帘线层通过胎侧橡胶等与轮辋(未示出)导电。这种胎面橡胶a能够通过轮辋、胎侧橡胶、胎面加强帘线层f和贯通终端部分d将积聚在车辆中的静电排放到道路上。
然而,在图25所示的胎面橡胶a中,基部部分c完全分开成左、右两侧。换句话说,在上述胎面橡胶a中,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形成不存在具有低滚动阻力的基部部分c的区域。在这种胎面橡胶a中,无法充分实现用于减小轮胎的滚动阻力的效果。
在基部部分c完全分开成左、右两侧的情况下,当形成胎面橡胶a时,基部部分c的粘贴位置易于偏离。这可能使轮胎的均匀性劣化。下面的公开示出了相关的现有技术:
专利文件1:JP-A-9-71112
专利文件2:JP-A-2000-9454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这些情况而作出了本发明。第一发明基于:胎面橡胶的行驶面部分被分开成左部和右部以提供第一行驶面部分和第二行驶面部分,该胎面橡胶的基部部分形成为在胎面宽度方向上连续延伸,并且由导电橡胶制成且其一个端部形成接地表面的导电部分设置成在第一行驶面部分与第二行驶面部分之间从接地表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并在第一行驶面部分和第二行驶面部分的其中一个与基部部分之间在轮胎轴向方向上进一步延伸用以与胎侧橡胶等连接,因此提供具有极好的均匀性的充气轮胎及用于制造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第二发明基于:通过螺旋缠绕带状橡胶条料而形成胎面橡胶的基部部分,以便在缠绕期间通过将相邻的橡胶条料的两个侧边缘分离开而形成间隙部分,并且将一个端部暴露于接地表面上的导电部分从间隙部分连接到导电的胎面加强帘线层,由此在不将基部部分完全分开成左部和右部的情况下确保导电通道,因此提供滚动阻力和均匀性极好的充气轮胎及用于制造该充气轮胎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气轮胎,包括:环面状的胎体,其从胎面部分经过胎侧部分延伸到胎圈部分中的胎圈芯;胎面加强帘线层,其在胎面部分内设置在胎体的径向外侧;以及胎面橡胶,其设置在胎面加强帘线层的径向外侧,该胎面橡胶包括:由含硅的绝缘橡胶制成的基部部分,其设置在径向内侧并从一个胎面边缘侧连续延伸到另一胎面边缘侧;由含硅的绝缘橡胶制成的行驶面部分,其设置在基部部分的径向外侧用以形成接地表面;以及由导电橡胶制成的导电部分,其一个端部暴露在接地表面上而另一端部连接到胎侧橡胶或胎体的顶覆橡胶用以当轮胎安装在轮辋上时形成通向轮辋的导电通道,其中,行驶面部分包括通过将该行驶面部分分开成左部和右部而获得的第一行驶面部分和第二行驶面部分,并且导电部分在第一行驶面部分与第二行驶面部分之间从接地表面径向向内延伸并在第一行驶面部分和第二行驶面部分的其中一个与基部部分之间在轮胎轴向方向上进一步延伸用以与胎侧橡胶或顶覆橡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7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