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及偏振片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16634.6 | 申请日: | 2008-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1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彻雄;松田祥一;福留有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C09K19/60;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 生成 用涂布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维持较高的透射率且透射率的膜内均匀性高的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以及由该涂布液生成的偏振片。
背景技术
以往,如以往日本特开2000-061755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在基材上涂布含有溶致液晶化合物和水的水溶液(涂布液),并使其干燥及发生取向,从而形成偏振片的方法。
如此地,由含有溶致液晶化合物的水溶液制成的偏振片,与通常被广泛使用的用碘染色聚乙烯醇而得到的偏振片相比,其膜厚可制得特别薄,有望在将来得到应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61755号公报(第2页~第15页,图1,图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前述的以往的由溶致液晶化合物所生成的偏振片,由于其具有高的吸光度而使得单位膜厚的吸光度(光学密度)变得过高,会导致透射光强度相对于入射光强度极度地降低。偏振片越厚则该倾向变得越大,因此为了获得一定程度以上的透射光强度,例如,需要将干燥后的膜厚涂布成薄至0.5μm以下。此外,由于膜厚较薄,因而存在因些微的涂布不均(膜厚的偏差)而损害偏振片的透射率的膜内均匀性的问题。
在上述情况下,期望出现降低光学密度且能够涂布成适度的膜厚的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以及维持较高的透射率且透射率的膜内均匀性良好的偏振片。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现有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高的透射率且透射率的膜内均匀性高的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及由该涂布液所生成的偏振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含有在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区域内具有光吸收特性的溶致液晶化合物(A)、在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区域内不具有光吸收特性或者光吸收特性小的溶致液晶化合物(B)、和溶解前述溶致液晶化合物(A)和溶致液晶化合物(B)的溶剂。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述“可见光区域”是指波长380nm~780nm的区域。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理想的是前述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在1重量%~50重量%的全部固体成分浓度的至少一部分中表现出液晶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理想的是前述溶致液晶化合物(A)与前述溶致液晶化合物(B)的重量比(A∶B)为90∶10~50∶50。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理想的是前述溶致液晶化合物(A)为偶氮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苝系化合物、喹酞酮系化合物、萘醌系化合物或部花青系化合物。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理想的是前述溶致液晶化合物(B)为芳香族三聚氰胺系化合物、苯并咪唑系化合物、菲并喹喔啉系化合物、苊并喹喔啉系化合物、长链烷基系化合物或纤维素系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在基材上涂布上述任意的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并进行干燥而得到的。
发明的效果
能够获得维持较高的透射率且透射率的膜内均匀性较高的偏振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概要]
本发明所述的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其特征在于,含有
(1)在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区域内具有光吸收特性的溶致液晶化合物(A)、
(2)在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区域内不具有光吸收特性或者光吸收特性小的溶致液晶化合物(B)、和
(3)溶解前述溶致液晶化合物(A)及溶致液晶化合物(B)的溶剂。
在此种偏振片生成用涂布液中,通过混合在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区域内具有光吸收特性的溶致液晶化合物(A)和在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区域内不具有光吸收特性或者光吸收特性小的溶致液晶化合物(B),即使每单位膜厚的溶致液晶化合物(A)的含量减少,溶致液晶化合物(B)也能够补充其减少的部分并发生取向,从而能够形成稳定的液晶相。其结果,由于作为膜整体的取向结构得以维持,因而,能降低每单位膜厚的吸光度(光学密度)而不会降低二色性比,能够生成可维持良好的透射率的膜内均匀性的偏振片。
[溶致液晶化合物]
本发明中所述的溶致液晶化合物是指,通过改变温度或溶液浓度而发生各向同性相-液晶相的相转变的化合物。对于液晶相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列举出向列型液晶相、近晶型液晶相、胆甾型液晶相等。这些液晶相可通过用偏振光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液晶相的光学形态来进行识别。
[溶致液晶化合物(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66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