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控制阀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5215.0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5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金时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庆东NETWORK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G05D7/06;H01F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褚海英;武玉琴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量控制阀,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装于锅炉或热水器中并可控制所供应给热交换器的直接水的流量的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通常,在供应热水的锅炉或热水器中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能够控制通过直接水管供应的水的流量。
图1是表示设有公知的流量控制阀的热水供应系统的示意图。参照图1,热水供应系统包括:直接水管10,直接水流经该直接水管;流量控制阀20,其控制通过直接水管10供应的直接水的流量;直接水温度传感器30,其感测流经流量控制阀20的直接水的温度;流量传感器40,其用于测量流经直接水管10的直接水的流量;热交换器50,其中进行高温热源与直接水之间的热量交换;流出水温传感器60,其测量在热交换器50中被加热的热水的温度;热水管70,已加热的水通过该热水管70放出;以及控制单元80,其通过由流量传感器40测量的流量信息而控制流量阀20的开口。
当用户打开水龙头使用热水时,流量传感器40感测流量并点燃燃烧器(未图示)以供应热量给热交换器50。这种情况下,当所供应的直接水的流量大时,即使热水器运行于最大容量,仍可能无法供应所期望温度的热水。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流量控制器20而减少直接水的流量。由于通过流量传感器40、控制单元80以及流量控制阀20之间的连续反馈过程来控制流量,以将流量减少到期望的程度,由于响应速度低,故不能向用户迅速供应期望温度的热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量控制阀,其能够通过根据所供应的直接水的流量而及时地控制阀的开口率,从而迅速地供应用户所期望温度的热水。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包括:马达,其能双向旋转;开关部件,其通过马达的旋转而作往复运动,以控制通道的开口率;位置变化部件,其位置通过马达的旋转而与开关部件一体地变化;以及阀开口率感测单元,其从随着位置变化部件的位置而变化的输出电压中来感测开关部件的开口率。
这种情况下,阀开口率感测单元可包括:线性磁体,其位置随着位置变化部件的位置而变化;以及磁传感器,其感测随着线性磁体的位置而变化的磁通密度,以控制马达的旋转。
这里,位置变化部件可包括通过马达的轴向旋转而旋转的旋转盘,其上下位置与阀一体地变化,且线性磁体的上部与旋转盘的底面接触,线性磁体的下部由弹簧支撑,从而线性磁体的上下位置通过旋转盘的旋转而变化。
同时,阀开口率感测单元可配置为使用可变电阻。
而且,阀开口率感测单元可配置为使用可变电感。
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可以通过根据由流量传感器感测的流量而迅速地控制开关部件的开口率,从而迅速地供应用户期望温度的热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具有公知的流量控制阀的热水供应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横截面图;
图5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中采用的线性磁体的形状和励磁形状的图;
图6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打开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7是图示了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热水供应系统的配置的配置图;以及
图8是表示流量和磁传感器的电势差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配置和操作。
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量控制阀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横截面图。
流量控制阀1包括:马达111,其能双向旋转;开关部件154,其通过马达111的旋转垂直地往复运动,以控制通道的开口率;位置变化部件,其位置通过马达111的旋转而与开关部件154一体地变化;以及阀开口率感测单元,其从随着位置变化部件的位置而变化的输出电压中感测开关部件154的开口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庆东NETWORK,未经(株)庆东NETWORK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5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