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元件用电极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15093.5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9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泰右;岩本和也;古结康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G9/016;H01G9/058;H01M4/02;H01M4/48;H01M4/58;H01M4/70;H01M10/4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元件 用电 | ||
1.一种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具备:集电体、形成于所述集电体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薄膜层、和形成于所述薄膜层的表面上的活性物质层;
所述活性物质层含有活性物质,该活性物质在与形成所述集电体的成分之间不形成化学键;
所述薄膜层主要由极化率比形成所述集电体的成分大的成分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含有选自硅的氧化物、氮化物及碳化物、以及锡的氧化物、氮化物及碳化物之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是用式:SiOx表示的硅的氧化物,式中,x表示0<x<1.2的范围的氧的原子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是用式:SnOy表示的锡的氧化物,式中,y表示0<y<2的范围的氧的原子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由铜、铜合金、镍、镍合金、或不锈钢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由铜或铜合金形成,所述薄膜层中含有的、极化率比形成所述集电体的成分大的成分是从由Ti、Ni、Co、Fe、Mn、Cr、V、Sc、Y、Zr及Rh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金属、或由选自所述组之中的2种以上金属构成的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由镍或镍合金形成,所述薄膜层中含有的、极化率比形成所述集电体的成分大的成分是从由Cr、V、Ti、Y、Zr、Nb及Sc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金属、或由选自所述组之中的2种以上金属构成的合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由不锈钢形成,所述薄膜层中含有的、极化率比形成所述集电体的成分大的成分是从由V、Ti、Y、Zr、Nb及Sc构成的组中选择的1种金属、或由选自所述组之中的2种以上金属构成的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是铜,所述薄膜层是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集电体在表面具有多个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物质层由附载在所述集电体表面的各所述凸部上的所述活性物质的柱状体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活性物质的柱状体相对于所述集电体表面的法线方向倾斜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电极,其中,所述凸部在所述集电体表面均等地分离,形成规则的排列。
14.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隔离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质,所述正极及所述负极中的任一方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构成。
15.一种电化学电容器,其具备至少一对极化性电极、隔离邻接的极化性电极间的隔膜、和设在所述一对极化性电极间的电解质,所述一对极化性电极中的任一方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50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击韧性试样加工工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有色冶金用渣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