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杀真菌组合物和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14754.2 | 申请日: | 2008-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7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三谷滋;佃晋太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原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01P3/00 | 分类号: | A01P3/00;A01N37/32;A01N37/34;A01N37/38;A01N37/50;A01N37/52;A01N43/16;A01N43/30;A01N43/36;A01N43/10;A01N43/40;A01N43/56;A01N3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林柏楠;刘金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菌 组合 防治 有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防治各种有害真菌具有显著改善的效力的杀真菌组合物,和一种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2和3公开了下文所述的式(I)包括的化合物用作杀真菌剂,公开了它们可根据需要与其他杀真菌剂组合或作为与其他杀真菌剂的混合物使用。然而,并不知道当式(I)化合物与其他特定杀真菌剂以协同有效量组合使用时,式(I)化合物呈现显著优异的杀真菌效力。另外,专利文献4和5公开了下文给出的式(I)包括的化合物用作杀虫剂如杀线虫剂。
专利文献1:WO06/016708
专利文献2:WO07/069777
专利文献3:JP-A-2007-210924
专利文献4:EP1256569A
专利文献5:EP1428817A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下文给出的式(I)羧酸酰胺衍生物有时显示对某些病害实际上不足的防治效力,使得它们的防治效力取决于浓度范围或施用点,对于某些有害真菌而言不足,余效相对短,或抗雨性弱。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发明人已进行研究以解决以上问题,并作为结果已发现,特别当下文给出的式(I)羧酸酰胺衍生物和某些特定杀真菌有效化合物混合使用时,与单独使用相应化合物的情况相比可得到意外的极好杀真菌活性。因此,本发明已基于此发现而实现。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协同有效量的如下组分的杀真菌组合物:
(a)式(I)的羧酸酰胺衍生物或其盐:
其中B为可由Y取代的杂环基团;相互独立的R1和R2各自为C1-12烷基;X为卤素、C1-12烷基或C1-12烷氧基;Y为卤素、C1-12烷基或C1-12卤代烷基;n为0-5的整数;和
(b)至少一种选自下组的杀真菌化合物:唑类化合物、苯胺基嘧啶化合物、三唑并嘧啶化合物、嗜球果伞素类(strobilurin)化合物、N-卤代硫烷基化合物、吡啶胺化合物、碳酸氢盐、无机硫物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二羧酰亚胺化合物、胺化合物、苯基吡咯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哌啶化合物、二硝基苯化合物、吗啉化合物、氰基乙酰胺化合物、亚磷酸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羧酰胺化合物、喹啉化合物、铜化合物、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抗生素、胍化合物、肟醚化合物、4-羟基喹啉衍生物化合物、氰基亚甲基化合物、喹唑啉酮(quinazolinone)化合物和苯甲酰基吡啶化合物。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其包括将杀真菌有效量的这种杀真菌组合物施用于有害真菌或它们生长的场所。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有害真菌的方法,其包括将杀真菌有效量的(a)式(I)的羧酸酰胺衍生物或其盐和杀真菌有效量的(b)所述杀真菌化合物施用于有害真菌或它们生长的场所。
发明效果
包含协同有效量的(a)式(I)的羧酸酰胺衍生物或其盐和(b)所述杀真菌化合物的杀真菌组合物(下文简称为本发明组合物)能够防治,特别是以低剂量防治各种真菌如卵菌(Oomycetes)、子囊菌(Ascomycetes)、担子菌(Basidiomycetes)或半知菌(Deuteromycetes),且能够有效防治由其导致的各种植物病害。意外地,它们的杀真菌活性的效力大于它们的相应单独杀真菌活性的纯加和效力,即具有协同增效杀真菌活性。因此,与单独使用相应试剂的情况相比,含协同有效量的(a)式(I)的羧酸酰胺衍生物或其盐和(b)所述杀真菌化合物的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以低剂量施用,因此,它还有效降低施用点或其周围的环境负荷。此外,可扩大杀真菌谱,另外,杀真菌活性将长期持续。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显示测试实施例7中关于对灰霉病病原体的抗微生物活性的测试结果的照片。
图2为显示测试实施例7中关于对灰霉病病原体的抗微生物活性的测试结果的图解视图,其中测量了四个部分中从纵向放置的滤纸两端至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菌丝体生长区域的距离,用箭头表示。
图3为显示实施例7中关于对灰霉病病原体的抗微生物活性的试验结果的图解视图,其中测量了四个部分中从滤纸相互交叉的部分至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菌丝体生长区域的距离,用箭头表示。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未经石原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4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