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送部的冷却方法以及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13513.6 | 申请日: | 2008-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2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松浦昌也;大井宗太郎;久保田友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5G13/00 | 分类号: | B65G13/00;B65G39/00;F16C13/00;F27B9/12;F27B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舒艳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冷却 方法 以及 装置 | ||
1.一种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带、覆盖所述输送带的一部分而加热所述工件的加热炉、以及冷却所述输送带的冷却机构,通过所述冷却机构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在输送所述工件的所述输送带中,具备与所述工件接触而输送所述工件的输送辊,
作为所述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其中该辊冷却部件包围所述输送辊的外周,并具有使所述输送辊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
用所述辊冷却部件对利用所述加热炉的热而加热的所述输送辊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辊冷却部件的内部保持沿所述输送辊的圆弧而形成的冷却管,在所述冷却管的内部循环冷却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冷却部件由多张板部件构成,
所述板部件夹着所述冷却管,并与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包括:与所述工件接触的外周部;与所述外周部间隔空间地设置于内侧并安装转动轴的内周部;连接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内周部的肋部。
5.一种输送装置,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带、覆盖所述输送带的一部分而加热所述工件的加热炉、以及冷却所述输送带的冷却机构,通过所述冷却机构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在输送所述工件的所述输送带中,具备与所述工件接触而输送所述工件的输送辊,
作为所述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其中该辊冷却部件包围所述输送辊的外周,并具有使所述输送辊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辊冷却部件的内部保持沿所述输送辊的圆弧而形成的冷却管,在所述冷却管的内部循环冷却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冷却部件由多张板部件构成,
所述板部件夹着所述冷却管,并与所述工件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辊包括:与所述工件接触的外周部;与所述外周部间隔空间地设置于内侧并安装转动轴的内周部;连接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内周部的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田机工株式会社,未经平田机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35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容器交换装置和容器交换方法
- 下一篇:贮存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