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电介质材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112946.X | 申请日: | 200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5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久美子;大岛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3C8/04 | 分类号: | C03C8/04;H01J9/02;H01J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显示 面板 用电 介质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电介质材料、电介质层的形成方法、使用该电介质材料形成的电介质层以及具有该电介质层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玻璃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器是自发光型平板显示器,具备轻、薄、视角宽等优异的特性,且可实现大画面化,因此,市场急速扩大。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前面玻璃基板和背面玻璃基板以一定间隔对置、其周围以密封玻璃气密密封而成的结构。而且,在面板内部填充有Ne、Xe等稀有气体。
在用于上述用途的前面玻璃基板上形成有等离子体放电用扫描电极,在此之上,形成有用于保护扫描电极的、30~40μm左右的前面玻璃基板用电介质层(透明电介质层)。
另外,在背面玻璃基板上形成有用于规定等离子体放电的位置的地址电极,在此之上,还形成有用于保护地址电极的10~20μm左右的背面玻璃基板用电介质层(地址保护电介质层)。并且,在地址保护电介质层上形成有用于间隔放电单元的隔壁,另外,在单元内部,涂布有红(R)、绿(G)、蓝(B)的荧光体,构成为引发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紫外线,由此荧光体受激而发光的结构。
一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面玻璃基板和背面玻璃基板使用钠钙玻璃或高形变温度玻璃,扫描电极和地址电极则广泛采用能够由网板印刷法成膜的Ag。在形成有电极的玻璃基板上形成电介质层时,为了防止玻璃基板的变形,并抑制由于与电极的反应而导致的特性劣化,采用在500~600℃左右的温度范围内烧制的方法。因此,人们需要适合玻璃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可在500~600℃下烧制的具有高耐电压的电介质材料。
另外,由于透明电介质层除了上述特性以外,还要求具有高透明性,因此,用于形成透明电介质层的电介质材料还需要烧制时易于排气泡的特性。
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特性的物质,使用着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含有PbO-B2O3-SiO2类的铅玻璃粉末的电介质材料,但由于近年来环境保护的提高和环境负荷物质的使用削减的趋势,期望电介质材料也使用非铅玻璃粉末。因此,如专利文献2和3所述,使用含有相对容易实现低熔点化的ZnO-B2O3-SiO2-Bi2O3-R2O(R2O表示Li2O、Na2O、K2O的碱金属氧化物)类非铅玻璃粉末的电介质材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02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393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284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形成有Ag电极的玻璃基板上,使用专利文献2和3所示的由ZnO-B2O3-SiO2-Bi2O3-R2O类非铅玻璃构成的电介质材料形成电介质层时,在烧制中,电介质与Ag电极反应,作为电极的Ag0熔解在玻璃中,形成Ag+,价态再变化成Ag0,形成胶体,因此Ag电极周边的电介质层着色成黄色(黄变),出现画像难以看清的问题。
特别是近年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向高精细化发展,与现有的面板相比,由于电极的间隔变短、Ag电极高密度化,越发容易引起黄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电介质材料、电介质层的形成方法、使用该电介质材料形成的电介质层以及具有该电介质层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玻璃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电介质材料,在形成有Ag电极的玻璃基板上,即使使用ZnO-B2O3-SiO2-Bi2O3-R2O类非铅玻璃粉末,电介质层也难以黄变,透明性优异,并且具有适合于玻璃基板的热膨胀系数,能够以600℃以下的温度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9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