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112736.0 | 申请日: | 200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8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S·J·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C&C视觉国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 地址: | 爱尔兰*** | 国省代码: | 爱尔兰;I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调节 人工 晶状体 | ||
背景技术
多年来,人工晶状体一直沿用的设计是包括单个光学部和附接至所述光学部从而使晶状体居中并将晶状体固定在人晶状体的空囊袋中的环。在80年代中期出现了板式晶状体,其包括具有6毫米的光学部且长度为10.5毫米的硅酮晶状体。这些晶状体能够折叠但却不能很好地固定在囊袋中,而是居于前囊膜和后囊膜之间的凹穴中。第一代可折叠晶状体完全由硅酮制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将丙烯酸树脂材料作为晶状体光学部的材料。丙烯酸树脂晶状体包括具有直边的双凸面光学部,环插置于其中以使晶状体在眼中居中并将晶状体固定在囊袋内。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这种晶状体总体上为经过改型的襻(haptic)板式晶状体,并且和硅酮襻板式晶状体一样在板和光学部的后表面的连接处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襻板式晶状体可称之为具有两个或更多个襻板的人工晶状体,所述襻板与光学部接合。
柔性丙烯酸树脂材料明显受到眼科医生的青睐。在2003年,超过50%的植入人工晶状体具有丙烯酸树脂的光学部。目前也出现了水凝胶和科拉默晶状体。
通过反复弯曲以沿眼轴移动而起作用的可调节型晶状体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能够制成晶状体的材料。硅酮是理想的材料,因为它是柔性的并且能够弯曲大概几百万次而不会出现任何损坏。另外,在所述板上邻近光学部的地方可以贯穿地设置槽或铰链,其作为晶状体设计的一部分有助于光学部相对于襻的外端移动。另一方面,一些丙烯酸树脂材料如果被反复弯曲将会发生断裂。
在J.Stuart Cumming署名的美国专利No.6,387,126以及其它专利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可调节型晶状体的示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一种可调节型晶状体包括具有柔性固态光学部和内部液态光学部的晶状体,所述晶状体优选地具有两个或更多个从固态光学部开始延伸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可以是能够多次弯曲而不会断裂的襻板,优选地襻板的远端处设置有固定和对中的构件。在延伸部的邻近光学部的地方贯穿地设置有铰链或槽以便于光学部相对于延伸部的外端向前和向后移动。另一方面,光学部可刚性地连接至襻。同样,襻也可以省略。
根据本发明,光学部是具有液态硅酮内核的可折叠柔性硅酮、丙烯酸树脂、科拉默或水凝胶材料,或者其他光学透明的流体,并且襻是能够经得住多次折叠而不会损坏的可折叠材料,比如硅酮。优选地,襻板的端部具有T形固定装置而且该襻铰接至光学部。
本发明的晶状体由固态硅酮和液态硅酮制成,固态硅酮和液态硅酮的折射率相似或相同。该流体可以是光学透明的任何其他流体并且可具有不同于固态硅酮的折射率。优选地光学部内的流体的比重与自然人眼的水溶液的比重相同或非常近似。晶状体的屈光力(power)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改变:(1)改变光学部的固态居中的后部的半径;和/或(2)改变晶状体的光学部中的液态硅酮的体积,或者(3)在植入之前或之后改变流体的折射率。通过睫状肌收缩对玻璃体腔施压而将晶状体的后表面向前推动。这导致晶状体前膜的凸出增大其曲率,并且因而为近视者减小了使晶状体屈光力增加的晶状体前表面的半径。
薄的前膜可以在其周边稍厚一些,使得晶状体内的压力的增大将导致膜的中间部分凸出。这种结构模拟人体晶状体的前囊层的结构并模拟其功能。后居中光学部可具有附加的单个或多个固态球形部件或者可在其后表面是非球面或环面的。同样,玻璃体空腔的压力增大会使晶状体倾斜从而更容易进行调节。
因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由固态硅酮和液态硅酮形成的改进形式的可调节型晶状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晶状体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截面图。
图2是从后侧观察的该晶状体的平面图。
图3是从前侧观察的该晶状体的平面图。
图4是类似于图1的该晶状体的截面图,但其中示出的是晶状体的前部凸出或曲率增大的情形。
图5和6是截面的变型。
图7-8示出进一步的变型。
图9-12示出可用在本发明的晶状体上的不同形式的襻。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C视觉国际有限公司,未经C&C视觉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2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