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殖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80110743.7 申请日: 2008-10-22
公开(公告)号: CN101820892A 公开(公告)日: 2010-09-01
发明(设计)人: M·C·戈菲;B·G·汤普逊 申请(专利权)人: 昂科利蒂克斯生物科技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5/76 分类号: A61K35/76;A61K31/664;A61K45/06;A61P35/00;A61K39/15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马崇德;郭文洁
地址: 加拿大*** 国省代码: 加拿大;CA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增殖 性疾病 治疗 方案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10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981,716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

背景

尽管在医学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癌症仍然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对于癌症的治疗策略的研究中,溶瘤病毒治疗近来已经成为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可行的方法。不像传统的基因治疗,其使用能够凭借病毒复制和同时发生的细胞裂解而通过肿瘤组织传播的可复制病毒,提供癌症的备选的治疗。选择性复制并杀死癌细胞的病毒目前已被鉴定。

溶瘤病毒可利用多种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机制-细胞裂解、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和细胞坏死。病毒感染肿瘤细胞并且之后开始复制。病毒持续复制直到当肿瘤细胞不再能够容纳病毒时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裂解(破裂)。肿瘤细胞被破坏并且新产生的病毒被扩散至相邻的癌细胞继续循环。溶瘤病毒往往仅在癌细胞中复制并且经过正常组织而不产生伤害。因此,一旦所有的肿瘤细胞被根除,溶瘤病毒就不再具有复制的能力并且被从体内清除。

经过过去的几年,对病毒的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的新的理解已经提供了设计更有效的溶瘤病毒的科学原理。分子生物学上的新近进展已经允许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杀死肿瘤细胞的几种遗传修饰的病毒例如腺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设计。还正为临床目的对具有自身溶瘤能力的病毒进行评估。

概述

本文提供了治疗或改善受治疗者中增殖性疾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受治疗者施用一剂量的免疫抑制剂,之后向受治疗者施用一至五剂量的呼肠孤病毒的步骤。任选地,在呼肠孤病毒的施用前至少约72小时向受治疗者施用免疫抑制剂。设计治疗方案以将呼肠孤病毒的治疗有效性最佳化。

本文还提供了用于治疗或改善受治疗者中增殖性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受治疗者施用溶瘤病毒和B-细胞调节剂的步骤。还提供的是含有溶瘤病毒和至少一种B-细胞调节剂的试剂盒和药物组合物。

详述

呼肠孤病毒是指分类在呼肠孤病毒属中的任何病毒,无论是天然存在的、非天然存在的、修饰的、重排的或者重组的。呼肠孤病毒是具有双链的、分段的RNA基因组的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上经测量为60-80nm并且具有两个同心的衣壳外壳,其每一个都是二十面的。基因组由具有16-27千碱基对的总基因组大小的10-12个分离区段中的双链RNA组成。单个的RNA区段在大小上是不同的。已经从多个种中获得三个不同但是相关类型的呼肠孤病毒。所有三种类型共用一种常见的补体结合抗原。

人类呼肠孤病毒由三种血清型组成:类型1(毒株Lang或T1L)、类型2(毒株Jones,T2J)和类型3(毒株Dearing或毒株Abney,T3D)。这三种血清型容易在中和和血凝素抑制测定的基础上鉴定。

呼肠孤病毒是天然存在的或非天然存在的。当呼肠孤病毒可从自然中的来源分离并且没有在实验室中被人为有意地修饰时其为天然存在的。例如,呼肠孤病毒任选地来自实地来源(field source),即来自已经感染呼肠孤病毒的人类。当呼肠孤病毒已经在实验室中被修饰或处理时,其为非天然存在的。例如,非天然存在的呼肠孤病毒选自实验室毒株或是被诱变的。任选地诱变非天然存在的呼肠孤病毒以增强溶瘤活性。如本文所用的,短语增强的溶瘤活性是指比野生型或对照呼肠孤病毒更有活性的呼肠孤病毒。如本文所用的,溶瘤活性是指呼肠孤病毒杀死瘤细胞的能力。因此,例如具有增强的溶瘤活性的呼肠孤病毒与对照或野生型呼肠孤病毒相比杀死至少约1.5、2、5、10、20、50、75、100倍或1.5倍至100倍以上之间的任何量的瘤细胞。任选地,具有增强的溶瘤活性的呼肠孤病毒与对照或野生型呼肠孤病毒相比杀死至少约100倍或更多的瘤细胞。

呼肠孤病毒任选地被修饰但是仍能够裂解性感染具有活性ras路径的细胞,例如哺乳动物细胞。例如,呼肠孤病毒在对增殖的细胞施用之前经化学或生物化学(例如通过用蛋白酶诸如胰凝乳蛋白酶或胰蛋白酶处理)预处理。使用蛋白酶的预处理除去病毒的外部外壳或衣壳并且任选地增加病毒的感染性。呼肠孤病毒任选地包被在脂质体或胶束中。例如,在形成胶束的浓度的烷基硫酸酯洗涤剂存在的条件下用胰凝乳蛋白酶处理病毒粒子以产生新的感染性的亚病毒粒子颗粒(ISVP)。

呼肠孤病毒任选地为产生自来自两种或更多种遗传上不同的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区段的重组/重排的重组或重排的呼肠孤病毒。呼肠孤病毒基因组区段的重组/重排可在用至少两种遗传上不同的呼肠孤病毒感染宿主生物后在自然界或实验室中发生。重组的呼肠孤病毒任选地在细胞培养中产生,例如,通过使用遗传上不同的呼肠孤病毒的容许的宿主细胞的共感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昂科利蒂克斯生物科技公司,未经昂科利蒂克斯生物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07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