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闭型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10683.9 | 申请日: | 2008-10-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1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木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江立;柴智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电池,特别涉及一种配备有电流切断阀的密闭 型电池。
本申请还要求基于2007年10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 2007-267248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近来对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其它类型的二次电池(蓄电池)作 为车辆中的车载电源或个人电脑和便携式终端的电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提 供高能量密度的轻质锂离子电池作为适于用作车载高输出电源的电池是特 别有前景的。具有密闭结构的电池(密闭型电池)是这种二次电池的典型 结构,所述密闭结构包括容纳有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的密闭壳体。
但是,如果在这种类型的电池被充电时发生由充电器故障或电池缺陷 引起的运转不正常,则可能导致比通常更大的电流供给到电池,从而产生 过充电状态。当产生诸如这种过充电的电池异常时,密闭的电池壳体的内 部压力会由于内部产生的气体而升高,并且电池可能破裂或着火。已提出 配备有用于切断电流并释放内部压力的电流切断阀的电池结构作为应对这 种电池异常的传统技术。
例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配备有电流切断阀的密闭型蓄电 池,所述电流切断阀通过因异常内部压力而破断的可破断金属箔连接到电 极组件连接器。该密闭型蓄电池如此设计成,使得可破断金属箔因电流切 断阀中的异常压力的作用而破断,且电流切断阀从所述连接器分离,从而 切断电流。专利文献2描述了具有类似技术的电流切断阀的结构的示例。
专利文献1:JP-A 10-241653
专利文献2:JP-A 2005-108503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难以提供允许大电流(例如超过4A的大 电流)放电的电流。更具体地,大电流的放电必须增大用作电流输送部件 的可破断金属箔的厚度(截面积),但是当可破断金属箔的厚度(截面积) 增大时,需要大得多的力(延伸说来,使电流切断阀工作的壳体的内部力) 来使金属箔破断。这样,为了防止电流切断阀的切断性能受损害,需要减 小可破断金属箔的厚度(截面积)来将电流放电控制在一定程度。
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是一种密闭型电池。这种类型的密闭型电池具有电 极组件、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壳体、用于封闭所述外壳体的开口的 密封盖,和电流切断阀,所述电流切断阀因所述外壳体内的异常内部压力 而变形。在所述电流切断阀上联接有用于在所述电流切断阀和所述电极组 件之间输送电流的多个导电部件(例如,导线)。所述多个导电部件构造 成因所述电流切断阀由于所述异常内部压力所产生的变形而以逐步的方式 断裂,由此切断在所述电流切断阀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流动的电流。
由于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电池中利用多个导电部件在电流切断阀和电极 组件之间输送电流,所以电阻能比使用一个导电部件(例如一根导线)时 更低,从而允许大电流(例如超过4A的电流)流过。此外,当在电池产 生异常期间在外壳体内产生异常内部压力时,所述多个导电部件以逐步的 方式断裂(也就是说,所述导电部件一次一个或一次几个地顺次断裂)。 由于不是使所述多个导电部件同时共同断裂,因此使所述部件断裂所需的 力能分布在错开的时间(在不同的时间)以确保在内部压力异常时切断所 述电流。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结构使得能提供这样一种密闭型电池(典型地, 二次电池),其能够在正常工作期间输出大电流,同时防止电流切断阀的 切断功能受损害。因此,本发明能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需要大电流放电的 车辆中的车载应用的密闭型电池。
一优选实施例是一种其中所述电流切断阀设置在所述密封盖中的密闭 型电池。将电流切断阀设置在密封盖中意味着能提供具有上述效果的密闭 型电池而不需要提供用于安设电流切断阀的新的专门部件等(也就是说, 不需要使电池壳体结构更加复杂)。
在本文所公开的电池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电部件(导线)以 预定的松弛余量联接到上述电流切断阀上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位。所述一 个或多个连接部位构造成因所述电流切断阀的所述变形而沿使所述导电部 件的所述松弛余量伸张的方向移动,以及随着所述连接部位移动,所述多 个导电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刻顺次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06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环形磁钢缺陷自动检测设备的出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流自动分拣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