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烷基酚乙氧基化物的眼科和耳鼻喉科装置材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110262.6 | 申请日: | 2008-10-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W·R·拉雷多;D·C·施吕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尔康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27/16 | 分类号: | A61L27/16;A61L27/50;A61F2/16;G02B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金辉;林柏楠 |
| 地址: | 瑞士哈***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烷基 酚乙氧基化物 眼科 耳鼻喉科 装置 材料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善的眼科和耳鼻喉科装置材料。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具有改善的防反光性的软质高折射率丙烯酸系装置材料。
发明背景
随着小切口白内障外科手术的最新进展,更多的重点已放在开发适用于人造透镜的软质可折叠材料上。一般而言,这些材料分为三类:水凝胶、聚硅氧烷和丙烯酸系树脂。
一般而言,水凝胶材料具有相对低的折射率,这使得它们与其它材料相比不太理想,因为达到给定折射能力需要更厚的透镜镜片。常规聚硅氧烷材料通常比水凝胶具有更高的折射率,但是在以折叠状态放入眼内后倾向于急速打开。急速打开可潜在地损伤角膜内皮和/或破坏天然晶状体囊。丙烯酸系材料是理想的,因为它们通常具有高折射率,且与常规聚硅氧烷材料相比更缓慢或可控地打开。
美国专利号5,290,892公开了适用作眼内透镜(“IOL”)材料的高折射率丙烯酸系材料。这些丙烯酸系材料含有两种芳基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要组分。可卷绕或折叠由这些丙烯酸系材料制成的IOL以通过小切口插入。
美国专利号5,331,073还公开了软质丙烯酸系IOL材料。这些材料含有两种由其相应均聚物的性能定义的丙烯酸系单体作为主要组分。将第一种单体定义为其中其均聚物的折射率为至少约1.50的单体。将第二种单体定义为其中其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约22℃的单体。这些IOL材料还含有交联组分。此外,这些材料可任选含有不同于先前三种组分的第四种组分,其衍生自亲水单体。这些材料优选具有总计小于约15重量%的亲水组分。
美国专利号5,693,095公开了可折叠的高折射率眼科透镜材料,其含有至少约90重量%的仅两种主要组分:一种芳基丙烯酸系疏水单体和一种亲水单体。所述芳基丙烯酸系疏水单体具有下式:
其中:X是H或CH3;
m是0-6;
Y为不存在、O、S或NR,其中R是H、CH3、CnH2n+1(n=1-10)、异OC3H7、C6H5或CH2C6H5;和
Ar是任何芳环,其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被CH3、C2H5、正C3H7、异C3H7、OCH3、C6H11、Cl、Br、C6H5或CH2C6H5取代。
’095专利中描述的透镜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约-20℃至+25℃。
挠性眼内透镜可折叠并通过小切口插入。一般而言,更软的材料可变形至更大程度,从而使其可通过越来越小的切口插入。软质丙烯酸系或甲基丙烯酸系材料通常不具有强度、挠性和不发粘的表面性能的合适组合,以允许通过与聚硅氧烷IOL所需切口一样小的切口将IOL插入。
已知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丙烯酸酯改善疏水丙烯酸系配制剂的防反光性。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693,095;6,528,602;6,653,422和6,353,069。PEG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浓度和分子量均对反光性能有影响。通常,与较低分子量的PEG二甲基丙烯酸酯(<1000MW)相比,使用较高分子量的PEG二甲基丙烯酸酯(1000MW)以低PEG浓度(10-15重量%)获得了具有改善反光性能的共聚物。然而,需要低PEG二甲基丙烯酸酯浓度以维持高折射率共聚物。加入PEG二甲基丙烯酸酯还倾向于降低所得共聚物的模量和拉伸强度。此外,较高分子量的PEG二甲基丙烯酸酯通常不可与疏水丙烯酸系单体混溶。
发明概述
已发现改善的软质可折叠的丙烯酸系装置材料,其特别适于用作IOL,但其还可用作其它眼科或耳鼻喉科装置,例如隐形眼镜、人工角膜、角膜环或嵌体、耳科通气管和鼻科植入体。这些聚合材料含有烷基酚乙氧基化物单体。
在其它因素中,本发明基于如下发现:在丙烯酸系眼内透镜配制剂中使用烷基酚乙氧基化物单体降低或消除了疏水丙烯酸系共聚物中温度所致的反光点形成。所述目标单体允许合成防反光、低平衡含水量、高折射率的IOL。
发明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尔康公司,未经爱尔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02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