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树脂复合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0183.5 | 申请日: | 200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樋口俊彦;神庭基;杉本直树;近藤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40/033 | 分类号: | C03B40/033;B29C65/48;B32B17/10;C03C17/32;B29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树脂 复合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玻璃所具有的特性且处理性、搬运性 及加工性优异的玻璃-树脂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显示器用基板、传感器/元件罩等用途中使用的 玻璃板厚度不断减小。然而,玻璃板的板厚越薄,玻璃原本所 具有的“容易破裂”的缺点就越明显,搬运时和加工时的处理等 越困难。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在玻璃上层压树脂薄膜的方法(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4)。然而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玻璃在层压树 脂薄膜前的切断工序和搬运时在玻璃表面会产生物理性损伤, 因此并不能说确保了充分的机械强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75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2-534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13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0977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 树脂复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物即使玻璃极薄也具备充分 的搬运性、处理性及加工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树脂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将熔融玻璃成形为玻璃带后,在该玻璃带的至少一面上形 成树脂层。
所述成形的方法优选为浮法、熔融法、引下(Down Draw) 法、流孔下引(Slot Down)法或重新引下(redraw)法,所述 玻璃带的厚度优选为10~300μm。
所述树脂薄膜优选直接层压到玻璃带上或者通过夹置粘接 剂层或粘合剂层而与玻璃带层压。
所述树脂层是通过夹置含有热熔融性树脂的热熔融层而层 压到玻璃带上的,优选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紧密粘贴:在所述热 熔融性树脂具有熔点的情况下,设该熔点为Tm,在所述热熔融 性树脂不具有熔点的情况下,设热熔融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 度为Tg,在成形后的玻璃带的温度处于Tm-50℃~Tm+20℃(热 熔融性树脂具有熔点的情况下)或者处于Tg~Tg+100℃(热熔 融性树脂不具有熔点的情况下)的范围内的时刻,通过夹置热 熔融层而将树脂薄膜紧密地粘贴在玻璃带上。
此外,所述树脂层是将含有热熔融性树脂的薄膜层压到玻 璃带上而成的,优选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紧密粘贴:设所述热熔 融性树脂的熔点为Tm,在所述热熔融性树脂不具有熔点的情况 下设热熔融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Tg,在成形后的玻璃带 的温度处于Tm-50℃~Tm+20℃(热熔融性树脂具有熔点的情 况下)或者Tg~Tg+100℃(热熔融性树脂不具有熔点的情况下) 的范围内的时刻,将薄膜紧密地粘贴在玻璃带上。另外,本发 明中,Tm、Tg用℃表示。
此外,本发明的树脂层优选通过以下方法形成:通过将实 质上由固化性树脂构成的薄膜夹置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而层压 到玻璃带上;或将部分固化的固化性树脂的片状物加压粘贴在 玻璃带上,接着将所述固化性树脂固化。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树脂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在连续供给的树脂薄膜的一部分面或整个面上涂布粘 接剂或粘合剂,接着在所述树脂薄膜的粘接剂或粘合剂的涂布 面上粘贴切断成规定尺寸的玻璃基板。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树脂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 征在于,该方法将切断成规定尺寸、且一侧的表面涂布有粘接 剂或粘合剂的玻璃基板粘贴到连续供给的树脂薄膜上,所述玻 璃基板的粘接剂或粘合剂的涂布面是面向树脂薄膜的面。
本发明中,所述玻璃基板的厚度优选为10~300μm。此外,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树脂复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 过所述方法获得复合物后,将该复合物卷绕成卷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即根据在刚成形后的玻璃带上形 成树脂层的制造方法,由于成形后的玻璃带在经历切断工序、 搬运工序前玻璃表面已形成树脂层,因此玻璃表面物理性损伤 的可能性低,能够获得具有很高机械强度的玻璃-树脂复合物。 通过形成树脂层的工序,能够在熔融玻璃表面不与其它部件接 触的状态下在其表面形成树脂层,原理上也能够显著降低玻璃 表面的物理性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0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度导电且稳定的透明导电聚合物膜
- 下一篇:粘合带贴附装置及带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