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合带贴附装置及带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10100.2 | 申请日: | 2008-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5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晃;片野良一郎;伊田雅之;冈田康弘;西本智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19/18 | 分类号: | B65H19/18;B29C65/08;B65H2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 带贴附 装置 连接 方法 | ||
1.一种粘合带贴附装置,其中,具有:
带供给装置,其能够更换地装配有卷轴,并从所装配的卷轴供给带部 件,所述卷轴卷绕有在脱模带的单面贴有粘合带的带部件;
压接装置,其将从带供给装置供给的带部件按压于基板,并将从脱模 带剥离的粘合带贴附于基板;
带连接装置,其连接使用中的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和从卷轴引出的追 加的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
带连接装置具有:
载物台,其将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和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重叠配置;
超声波工具,其具有与重叠的带部件的始端部或终端部抵接的抵接 面;
超声波振动产生装置,其对超声波工具施加带厚度方向的超声波振 动;
按压装置,其将超声波工具朝向载物台按压;
第一保持部,其保持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
第二保持部,其保持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
所述粘合带贴附装置还具有执行如下处理的控制装置:
超声波熔敷处理,在将利用第一保持部保持的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和 利用第二保持部保持的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重叠配置在载物台上的状态 下,控制按压装置,使超声波工具的抵接面对重叠配置的带部件进行按压, 同时控制超声波振动产生装置,对超声波工具施加带厚度方向的超声波振 动,从而通过超声波熔敷来连接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和第二带部件的始端 部;
端缘熔敷处理,在执行超声波熔敷处理后,解除基于第一保持部的第 一带部件的终端部的保持,并移动带部件至少使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的端 缘部位于超声波工具和载物台之间,再次控制按压装置,利用超声波工具 的抵接面按压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的端缘部,同时控制超声波振动产生装 置,对超声波工具施加带厚度方向的超声波振动,从而通过超声波熔敷将 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的端缘部连接于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贴附装置,其中,
在超声波工具的抵接面形成有多个突起部,且突起部的高度尺寸h相 对于脱模带的厚度尺寸t为h>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贴附装置,其中,
超声波工具的突起部具有顶部角度为60~120°的山形剖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贴附装置,其中,
第一保持部以拉伸状态保持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第二保持部以拉伸 状态保持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
在利用第一保持部以拉伸状态保持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且利用第二 保持部以拉伸状态保持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的状态下,使第一带部件的终 端部和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重叠配置在载物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合带贴附装置,其中,还具有:
多个卷轴支承板,该多个卷轴支承板将卷绕有带部件的卷轴旋转自如 地保持并且具有保持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的第二保持部;
卷轴定位装置,其将多个卷轴支承板并排配置而能够装卸地保持,并 且将所保持的一个卷轴支承板定位于与带连接装置对置的位置。
6.一种带连接方法,该方法是在粘合带贴附装置中,在使用中的第 一带部件的终端部连接追加的第二带的始端部的方法,在该粘合带贴附装 置中,从卷轴供给带部件,将所供给的带部件按压于基板,并将从脱模带 剥离的粘合带贴附于基板,该卷轴卷绕有在脱模带的单面贴有粘合带的带 部件,其中,
在保持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且保持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的状态下,将 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和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相互重叠配置,
使超声波工具的抵接面对端部彼此的重叠区域进行按压,同时对超声 波工具施加带厚度方向的超声波振动,而将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和第二带 部件的始端部超声波熔敷,
然后,解除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的保持,利用超声波工具的抵接面按 压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的端缘部和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同时对超声波工 具施加带厚度方向的超声波振动,而将第一带部件的终端部的端缘部超声 波熔敷于第二带部件的始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010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