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饰部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7876.9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早川万贵;村田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14/16 | 分类号: | C23C14/16;A44C27/00;C23C14/06;C22C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部件 | ||
1.一种装饰部件,其为由基材和该基材上的硬化层组成的装饰部件,
所述硬化层由底层、精加工层和反射层所构成;底层由选自Ti、Zr和Hf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氮化物、碳化物或碳氮化物所构成;精加工层由Au或Au合金组成;反射层形成于上述底层和上述精加工层之间,其由比构成所述精加工层的金属反射率更高的金属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由选自Pt、Ag、Pd、Rh、Os、Ir和Ru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0.001~0.02μm,所述精加工层的厚度为0.001~0.8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加工层由Au或者Au-Ni合金、Au-Cu合金或Au-Cu-Pd合金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由Ti、Zr或Hf的氮化物、或者Ti、Zr或Hf的碳氮化物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不锈钢、Ti、Ti合金、Al、Al合金或Cu合金。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形成有由Hf、Ti或Zr组成的金属层的基材。
8.一种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由基材和从该基材侧层叠了底层、反射层和精加工层而成的硬化层组成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底层层叠工序,在所述基材上层叠由选自Ti、Zr和Hf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的氮化物、碳化物或碳氮化物所构成的底层;
反射层层叠工序,在所述底层上层叠由金属组成的反射层;
精加工层层叠工序,在所述反射层上层叠由Au或Au合金组成的精加工层;
其中,构成所述反射层的金属的反射率比构成所述精加工层的金属的反射率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由选自Pt、Ag、Pd、Rh、Os、Ir和Ru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0.001~0.02μm,所述精加工层的厚度为0.001~0.85μm。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加工层由Au或者Au-Ni合金、Au-Cu合金或Au-Cu-Pd合金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由Ti、Zr或Hf的氮化物、或者Ti、Zr或Hf的碳氮化物所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不锈钢、Ti、Ti合金、Al、Al合金或Cu合金。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形成有由Hf、Ti或Zr组成的金属层的基材。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所述反射层和所述精加工层通过选自溅射法、离子镀法和离子束蒸镀法中的干式镀敷法来进行层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未经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78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央空调通风管道清洗机器人
- 下一篇:海绵铁表层清刷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