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莱塞尔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7416.6 | 申请日: | 2008-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H·菲尔戈;H·富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津格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1/02 | 分类号: | D01F1/02;D01F1/10;D01F2/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石克虎;李连涛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莱塞 纤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莱塞尔纤维。
莱塞尔(Lyocell)类纤维通过溶剂纺丝法制备,在该方法中,该纤维 素在不形成衍生物情况下直接溶于有机溶剂中,并对溶液进行纺丝。这 种纤维也称为“溶剂纺丝”纤维。“莱塞尔”是BISFA(人造纤维国际标准局 (The International Bureau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an made fibres)对纤 维素纤维给出的种类名,该纤维素纤维是如此制备的,即该纤维素在不 形成衍生物情况下直接溶于有机溶剂中,并由该溶液经干-湿-纺丝法或 熔喷法挤出成纤维。这里有机溶剂意指由有机化学品和水组成的混合 物。目前在工业规模中使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作为有机溶剂。
在该方法中,该纤维素溶液通常经模具(Formwerkzeug)挤出和成形。 该成形溶液经空气间隙进入沉淀浴中,在此通过溶液的沉淀得 到成型体该成型体经洗涤和任选地经其它处理步骤而干 燥。用于制备莱塞尔纤维的方法例如描述于US A 4246221中。莱塞尔 纤维的特征是高强度、高湿模量和高钩接强度。
已知,纤维素纤维和莱塞尔纤维可通过引入各种添加剂而改性。
与此相关,EP 1 259 264 B1中描述了含有由海洋植物或海洋动物壳 制得的材料的莱塞尔纤维。作为海洋动物也可提及贝壳类。但该贝壳类 的壳尤其含有全部在该壳外侧即朝向海洋一侧上所淀积的杂质。
CN 1772980 A描述了一种含珍珠粉的粘胶纤维。
CN 1450212 A中也描述了含珍珠粉的纤维。但该纤维为非纤维素合 成纤维。
很早以来,珍珠粉(即经研磨的珍珠)在中药中已知是有益于健康和 有益于美容的,和因此用于化妆产品中。这种材料主要由CaCO3以及由 蛋白质组成。
粘胶纤维和特别是非纤维素合成纤维的制备显著不同于莱塞尔纤 维的制备。特别是在粘胶法中,为了制备纺丝溶液必须使用各种对环境 不利的化学品。此外,在这种类型纤维的制备方法中还涉及对珍珠粉组 分有害的条件,因此降低了产率或有害于产品特性。如将珍珠粉引入非 纤维素合成纤维中时导致粉末的低生物有效性,因为该粉末包封在纤维 内部,并且由于这种纤维的疏水性仅可与环境有低的交换。在粘胶法中, 在含H2SO4的酸性沉淀浴中进行的纤维沉淀也有害于在珍珠粉中存在的 CaCO3。这也导致该所含的CaCO3的部分溶解,还预计会作为CaSO4发生部分沉淀。
各类纤维的特性也相互明显不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其中含有具有高生物有效性的纯 珍珠材料,并且其可用对珍珠材料有尽可能保护作用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含选自由珍珠粉、经研磨的珍珠母及它们的混合物 组成的群组中的材料的莱塞尔纤维实现的。
所以本发明的纤维含高纯的珍珠或珍珠母材料。在珍珠母和珍珠情 况下其仅涉及朝向软体动物的最里层即下角层(Hypostracum)。其95%由 呈文石(Aragonit)晶状的500nm厚的假六方(pseudohesagonal)碳酸钙 小片组成。该小片嵌入蛋白质和甲壳质组成的有机基质中。珍珠主要由 含80-95%CaCO3的珍珠母组成,其呈文石结晶状存在,可能含少量的 方解石(http://de.wikipedia.org/wiki/Perle; http://de.wikipedia.org/wiki/perlmutt)。在贝壳内形成后,珍珠在避免有害 环境影响的条件下生长,因此(与整个贝壳不同)其不含杂质。
该由珍珠或珍珠母制得的材料按纤维计占0.07重量%-5重量%的 量。
特别优选是该材料是高细度粉末,其平均粒度为0.04-1.5μm,特别 优选0.4-1.0μm。这类粉末可按牌号“Nano Pearl Powder”市购或可通过珍 珠和/或珍珠母的相应研磨制备。
与制备粘胶纤维的方法不同,制备莱塞尔纤维的方法通常是基于纤 维素的溶解而无事先的衍生化作用,并且能够非常环境友好地进行。
制备本发明的莱塞尔纤维的方法按已知方式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津格股份公司,未经连津格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7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能计量仿真系统构成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合晶能能量介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