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80106988.2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千田太一;花冈秀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97/08 | 分类号: | C08F297/08;C08F4/659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庞立志;孙秀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甲基 丙烯酸酯 共聚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烯烃与极性单体的嵌段共聚是聚烯烃化学中所特别期待的材料。烯烃/极性单体共聚物已知为粘合性、染色性、水分吸附能力优异的亲水性材料。近年来,报道尝试了使以烯烃为代表的非极性单体与以(甲基)丙烯酸酯为代表的极性单体进行共聚。
报道了使用有机镧系配位化合物的1-己烯或1-戊烯等α-烯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参照例如,非专利文献1和2)。此处得到的聚(1-己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作为与均聚物的混合物的比较,通过透射型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为TEM)进行了形态学(morphology)的观察,但未显示明显的微相分离结构。
另一方面,具有配位体的第4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已知为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其中配位体是环戊二烯与苯酚通过元素周期表的第14族元素交联而得(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虽然报道了使用第4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作为聚合催化剂成分的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参照例如非专利文献3)、丙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嵌段共聚(参照例如非专利文献4),但未进行所生成嵌段共聚物的形态学观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8731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Macromolecules 2000,33,7679。
非专利文献2:Polymer International 2004,53,1017。
非专利文献3:Macromol.Rapid.Commun.2001,22,1147。
非专利文献4:Macromol.Chem.Phys.2002,203,2329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状况,本发明意欲提供新型的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形态学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新型的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及其 制造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其中聚烯烃片段与聚(甲基)丙烯酸酯片段共价结合,并且形态学具有微相分离结构,所述聚烯烃片段通过使烯烃聚合而得,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片段通过使(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聚合而得。
本发明的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中,烯烃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的烯烃,更优选为1-己烯。
另外,本发明的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中,(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构成上述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各单体的组成比优选为烯烃27mol%以下、(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73mol%以上的范围。
进一步地,表示本发明的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的值优选为以下范围。
Mn≥22,000且1.5>Mw/Mn>1.1
(Mn表示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Mn,Mw表示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Mn表示分子量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烯烃/(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聚合用催化剂而使烯烃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其中所述聚合用催化剂通过使下述通式(1)表示的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与选自下述通式(B1)、(B2)及(B3)分别表示的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硼化合物接触而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69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位、油位传感器的厚膜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多回转阀门电动装置行程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