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复合金属氧化物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104519.7 | 申请日: | 2008-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0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今成裕一郎;滨松浩;川上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1G53/00 | 分类号: | C01G53/00;C01G45/00;C01G51/00;H01M4/50;H01M4/5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庞立志;孙秀武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金属 氧化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具体地说,涉及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
背景技术
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在锂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用作正极活性物质。锂二次电池已经作为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的电源得到实用,并进一步在汽车用途或电力贮藏用途等中型·大型用途中也被尝试使用。
作为以往的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日本特开2002-100356号公报(实施例6)中公开了锂-镍-锰-钴复合氧化物,并具体记载了将在硫酸镍、硫酸锰和硫酸钴的混合水溶液中加入碱水溶液使其共沉淀得到的共沉淀氢氧化物,在550℃大气中烧成,再混合碳酸锂,并在800℃氮气中烧成而得到的LiNi0.45Mn0.45Co0.1O2。
但是,对于使用了以往的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试验时的容量维持率并不充分。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可以显示高容量维持率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有用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
发明内容
发明人经过各种研究,结果发现特定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符合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发明。
<1>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是含有Li、Mn和M(此处,M表示1种以上的金属元素、M不含Li或Mn)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在将该氧化物的Mn的K吸收端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进行傅立叶变换而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中,给出附近的峰(峰A)和附近的峰(峰B),当将该峰A的强度设为IA、该峰B的强度设为IB时,IB/IA的值为0.15以上、0.9以下。
<2>前述<1>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所述M是Co和/或Ni。
<3>前述<1>或<2>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前述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晶结构是层状结构。
<4>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相对于Mn和M的总量(摩尔),Mn的量(摩尔)为0.4以上、1以下。
<5>前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相对于Mn和M的总量(摩尔),Li的量(摩尔)为1.4以上、1.8以下。
<6>含有前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7>具有前述<6>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
<8>具有前述<7>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9>前述<8>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进一步具有隔板。
<10>前述<9>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隔板由层叠多孔膜构成,所述层叠多孔膜由含有耐热树脂的耐热多孔层和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多孔膜层压叠而成。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粉末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
图2实施例(B1)、实施例(B3)和比较例(A1)中的粉末的根据Mn的K吸收端的EXAFS光谱求得的径向分布函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其是含有Li、Mn和M(此处,M表示1种以上的金属元素、M不含Li或Mn)的锂复合金属氧化物,在将该氧化物的Mn的K吸收端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进行傅立叶变换而得到的径向分布函数中,给出附近的峰(峰A)和附近的峰(峰B),当将该峰A的强度设为IA、该峰B的强度设为IB时,IB/IA的值为0.15以上、0.9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4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