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族烯烃聚合物的脱挥发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3006.4 | 申请日: | 2008-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8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J·-M·加列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尼奥斯欧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6/00 | 分类号: | C08F6/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范赤;郭文洁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烃 聚合物 挥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芳族烯烃例如苯乙烯的聚合物的脱挥发分方法。
由本体聚合方法连续制备芳族烯烃聚合物,特别是均聚苯乙烯或具 有高冲击强度的苯乙烯共聚物(“HIPS”)和特别是通过接枝到橡胶上改 性的苯乙烯共聚物,属于已知实践。在这种方法中,首先通过液态单体 中的本体聚合,连续制备聚合物。因此产生分散在液态单体中的聚合物 熔体物质,其然后进行脱气,通常称为术语脱挥发分。脱挥发分的目的 是从聚合物中去除未反应的单体和挥发性化合物,例如特别是在聚合期 间形成的低聚物以及可能伴随单体的烃基杂质,它们通常是惰性的并具 有低沸点,例如乙苯(EB)、异丙苯、正丙苯(NPB)、甲基环己烷(MCH) 和乙基甲苯(ET)。
在通常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下,在一个或优选至少两个连续步骤中进 行脱挥发分是已知的实践,如US 3853672、US 3,886,049、US 3903202 和US 3928300以及EP 0323428中所述。脱挥发分产生从聚合物分离 的一个或多个气体物流,通常包含可以例如通过冷凝回收的未反应的单 体和挥发性化合物。由此回收的单体的量通常非常大,使得出于经济原 因,必须将单体例如再循环回聚合中。
US 2004/0220382描述一种连续制备芳族烯烃例如苯乙烯的聚合物 的方法和设备,特别地包括回收未反应单体的步骤。
在US 2004/0220382的方法中,聚合物熔体物质形式的芳族烯烃本 体聚合的产品在至少两个连续步骤中进行脱挥发分,以便将聚合物与未 反应单体和至少部分地在聚合期间形成的低聚物分离。在US 2004/0220382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汽提剂在两个脱挥发分步骤之间加入 到聚合物熔体中。特别优选的汽提剂是水,其随后经由回流容器分离和 回收。
通常,这种回收的水仍然包含大量芳族烯烃单体,因此必须作为污 染废弃物丢弃,成本较高并且损失其中的单体。现已发现一种改进方法, (i)其中可以减少丢弃的水的总量,(ii)允许至少一部分水作为汽提剂再循 环,减少汽提剂的补充需求,和(iii)允许水中的至少一部分芳族烯烃单 体再循环至聚合工艺(经由脱挥发分步骤),而不是丢弃。
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芳族烯烃聚合物的脱挥发分方法,包括:
a)提供聚合物熔体物质形式的芳族烯烃聚合物产品,其还包含芳族 烯烃单体和低聚物,
b)使聚合物熔体物质经历第一个脱挥发分步骤,产生包含芳族烯烃 单体和低聚物的气态的第一个物流,和包含余下的聚合物熔体物质的第 二个物流,
c)向第二个物流中添加水作为汽提剂,产生包含余下的聚合物熔体 物质和水的第三个物流,
d)使第三个物流经历第二个脱挥发分步骤,产生包含水、芳族烯烃 单体和低聚物的气态的第四个物流,和包含脱挥发分的聚合物熔体物质 的第五个物流,
e)使气态的第四个物流经历分离步骤,产生包含水和芳族烯烃单体 的第六个物流,和包含低聚物的第七个物流,
f)使第六个物流经历分离步骤,将包含水并且芳族烯烃单体量减少 的第八个物流与包含余下的芳族烯烃单体的第九个物流分离,
g)使第八个物流在真空下在汽提塔中使用蒸汽进行共沸汽提,产生 包含蒸汽和大部分芳族烯烃单体的塔顶物流,其与第六个物流一起送至 分离步骤(f),以及包含水和芳族烯烃单体量减少的塔底物流,其至少一 部分作为汽提剂再循环进入步骤(c)中。
在一个特殊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US 2004/0220382方法的改进。 具体地,步骤(a)至(f)优选如US 2004/0220382中所述,特别是与US 2004/0220382的图1有关。
因此,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优选包含本体聚合芳族烯烃单体,产 生包含芳族烯烃单体和低聚物的聚合物熔体物质(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 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连续制备芳族烯烃聚合物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尼奥斯欧洲有限公司,未经英尼奥斯欧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3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