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半身锻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1925.8 | 申请日: | 2008-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20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安钟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钟德 |
主分类号: | A63B23/04 | 分类号: | A63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半身 锻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半身锻炼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同时进行加强和伸展腿部肌肉的无氧锻炼和如踩自行车踏板之类的有氧锻炼的下半身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健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专业的体育工作者或者医务人员认为腹部形态和正确身姿是健康的标准。虽然许多对健康感兴趣的人使用不同的锻炼器材,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却未能促进健康。
一般来说,锻炼器材使用重力负载并且被限于一种简单的使用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锻炼,例如坐起、踏车锻炼等等。由于局部锻炼所带来的结构限制,大多数的小锻炼器材不足以锻炼整个身体,从而,很难连续刺激与锻炼区域外围部分相关的肌肉以及获得锻炼的协同效果。
也就是说,在各种锻炼中,当以正确姿势完成由无氧锻炼和有氧锻炼组成的合成轻量锻炼时,在短时间内脂肪最大限度地燃烧并且锻练出优良的肌肉以达到锻炼的最好效果。但是,却没有能够同时完成无氧锻炼和有氧锻炼以获得同等锻炼效果的锻炼装置。
一个典型的问题是从锻炼开始举重训练就是锻炼者的负担。另外,举重训练在锻炼期间会引起伤害。此外,仅仅由动态运动组成的、没有静态姿势的简单重复运动使锻炼者感到单调和困难以致在锻炼目标完成之前便放弃锻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和/或其它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半身锻炼装置,该装置能够利用锻炼者肌肉力量同时完成静态锻炼(经络按摩和踝部抽吸)和动态锻炼(有氧举重训练),而不需要锻炼装置的负载或者锻炼者体重,容易让所有年龄和性别的人使用。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下半身锻炼装置包括:一对基础棒11,相互平行对齐,并且弯曲成弧形;连接轴12,其彼此相对地固定于所述一对基础棒11中间部分的侧面,并在连接轴12之间安装有枢轴连接结构;一对旋转臂14,其铰链连接于基础棒11中间部分的上部且可侧向枢轴转动;并且每个旋转臂14包括脚后跟支撑框架13,从而双脚能放在旋转臂11的上部以同时进行腿部肌肉的无氧(静态)锻炼和有氧(动态)锻炼;和弹性部件15,其可复原地支撑于旋转臂11和连接轴12之间以便使旋转臂14向内偏转。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因为使用简单的锻炼装置能够同时进行下半身的无氧锻炼和有氧锻炼,所以与单独的锻炼装置相比能够减少锻炼装置的购买价格。此外,因为所述锻炼装置被配置成依靠锻炼者意愿操作,而不使用锻炼装置的重量,因此对锻炼者来讲没有负担和受伤害的可能性,从而能安全地使用所述锻炼装置。
尽管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设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下半身锻炼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下半身锻炼装置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的下半身锻炼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下半身锻炼装置实例操作的视图和其部分放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下半身锻炼装置另外操作的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1:基础棒 12:连接轴
12a:连接块 12b:枢轴销
13:脚后跟支撑框架 14:旋转臂
14a:臂身 14a-1:旋转单元
14b:高度调节臂 14b-1高度调节孔
14c:高度调节销 15:弹性构件
15a:皱纹管罩 16:弹性橡胶
17:线圈弹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半身锻炼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对基础棒,相互平行对齐,并且弯曲成弧形;
连接轴,固定于相对的两基础棒中间部分的侧面,并在其中间有枢轴连接结构;
一对旋转臂,侧面地枢轴链接到基础棒中间部分的上部,并有脚后跟支撑框架,从而双脚能放在旋转臂的上表面以同时进行腿部肌肉的无氧(静态)锻炼和有氧(动态)锻炼;
和弹性部件,在旋转臂和连接轴之间可复原地支撑以便使旋转臂向内偏。
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钟德,未经安钟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19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