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方法以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100654.4 | 申请日: | 200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5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新妻拓弥;前川俊辅;小堀良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B3/56 | 分类号: | C01B3/56;B01D53/22;C01B3/38;C01B3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二氧化碳 回收 方法 以及 装置 | ||
1.一种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方法,其是由含碳燃料制造氢并同时回 收二氧化碳的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方法,其具有:
使用具备氢透过膜的改性器,将含碳燃料改性并同时分离氢,得到作 为透过了氢透过膜的气体的氢透过膜透过气体和作为没有透过氢透过膜 的气体的改性器截断气体的膜分离改性工序;
使用二氧化碳分离膜,将该改性器截断气体分离成作为富含二氧化碳 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富含气体和作为富含二氧化碳以外成分的气体的二氧 化碳分离膜截断气体的二氧化碳膜分离工序;
使用氢分离膜,将该二氧化碳分离膜截断气体分离成作为富含氢的气 体的氢富含气体和作为富含氢以外成分的气体的氢分离膜截断气体的氢 膜分离工序;
将所述氢富含气体再循环至所述膜分离改性工序的工序;和
将所述二氧化碳富含气体液化得到液化二氧化碳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氧化碳分离膜的二氧化 碳透过系数相对于氢透过系数之比α为5以上。
3.一种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为由含碳燃料制造氢并同时回 收二氧化碳的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具有:
将含碳燃料改性并分离氢,获得作为透过了氢透过膜的气体的氢透过 膜透过气体和作为没有透过氢透过膜的气体的改性器截断气体的、具备氢 透过膜的改性器;
将该改性器截断气体分离成作为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富 含气体和作为富含二氧化碳以外成分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分离膜截断气体 的二氧化碳分离膜;
将该二氧化碳分离膜截断气体分离成作为富含氢的气体的氢富含气 体和作为富含氢以外成分的气体的氢分离膜截断气体的氢分离膜;
将所述氢富含气体再循环至所述改性器的再循环线;和
将所述二氧化碳富含气体液化得到液化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液化装 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二氧化碳分离膜的二氧化 碳透过系数相对于氢透过系数之比α为5以上。
5.一种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方法,其是由含碳燃料制造氢并同时回 收二氧化碳的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方法,其具有:
使用具备氢透过膜的改性器,将含碳燃料改性并同时分离氢,得到作 为透过了氢透过膜的气体的氢透过膜透过气体和作为没有透过氢透过膜 的气体的改性器截断气体的膜分离改性工序;
使用氢分离膜,将该改性器截断气体分离成作为富含氢的气体的氢富 含气体和作为富含氢以外成分的气体的氢分离膜截断气体的氢膜分离工 序;
使用二氧化碳分离膜,将该氢分离膜截断气体分离成作为富含二氧化 碳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富含气体和作为富含二氧化碳以外成分的气体的二 氧化碳分离膜截断气体的二氧化碳膜分离工序;
将所述氢富含气体再循环至所述膜分离改性工序的工序;和
将所述二氧化碳富含气体液化得到液化二氧化碳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氧化碳分离膜的二氧化 碳透过系数相对于氢透过系数之比α为5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氧化碳分离膜的二氧化 碳透过系数相对于氢透过系数之比α为100以下。
8.一种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是由含碳燃料制造氢并同时回 收二氧化碳的氢制造和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其具有:
将含碳燃料改性并同时分离氢,得到作为透过了氢透过膜的气体的氢 透过膜透过气体和作为没有透过氢透过膜的气体的改性器截断气体的、具 备氢透过膜的改性器;
将该改性器截断气体分离成作为富含氢的气体的氢富含气体和作为 富含氢以外成分的气体的氢分离膜截断气体的氢分离膜;
将该氢分离膜截断气体分离成作为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的二氧化碳 富含气体和作为富含二氧化碳以外成分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分离膜截断气 体的二氧化碳分离膜;
将所述氢富含气体再循环至所述改性器的再循环线;和
将所述二氧化碳富含气体液化得到液化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液化装 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06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条传动侧隙调整装置
- 下一篇:音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