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锁定装置的旋转式致动器操纵杆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24302.5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8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约翰·克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希尔控制产品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6 | 分类号: | F16K31/126;F16K31/165;F16K3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艳玲;罗正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锁定 装置 旋转 式致动器 操纵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阀致动器(actuator),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阀操纵杆,其具有适于将该旋转阀致动器联接到旋转阀的套爪。
背景技术
图1和图2示出一种形式的旋转阀致动器100。旋转阀致动器100大体上包括壳体102和驱动组件104。在图1中,出于描述目的,壳体102的一部分被移除,从而露出驱动组件104,该驱动组件104被局部剖切并以截面示出。如将要更为详细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隔膜子组件110和操纵杆122。操纵杆122适于被联接到旋转阀101的旋转阀轴138,旋转阀101被示意性地示出且未按比例示出。
通常,隔膜子组件110适于使操纵杆122在例如图1和图2A示出的第一位置(或“上”位置)和图2B示出的第二位置(或“下”位置)之间旋转地移位。因此,操纵杆122适于在壳体102内双向、旋转地移位。
更具体地,壳体102包括中心主体部分106和一对相对的盖板108a、108b。如图2所示,壳体102还限定第一螺纹孔144a和第二螺纹孔144b。第一螺纹孔144a容纳上行止挡146,第二螺纹孔144b容纳下行止挡148。上行止挡146和下行止挡148包括被螺纹连接穿过各个螺纹孔144a、144b的螺栓。另外,如所示,上行止挡146和下行止挡148分别包括锁定螺母146a、148a。锁定螺母146a、148a布置在螺栓上,以确保向壳体102中延伸合适的量。
返回参见图1,驱动组件104包括前面提到的隔膜子组件110和操纵杆子组件112。隔膜子组件110包括容纳隔膜116、隔膜杆118和一对弹簧119的上壳体114。隔膜116被可操作地联接到隔膜杆118。弹簧119向上偏压隔膜116,继而向上偏压隔膜杆118,并偏压至图1和图2A所示的第一位置。在操作期间,壳体114内和整个隔膜116上的压力的变化抵抗弹簧119的偏压使隔膜杆118向下移位。然后,隔膜杆118接着致动驱动组件104。
驱动组件104包括操纵杆122、套爪124和牵引螺母125。操纵杆122包括圆柱形主体部分126、支架部128(更清楚地示于图2A和2B中)和止挡凸耳140(也示于图2A和2B中)。支架部128包括沿径向延伸远离主体部分126的一对支架腿128a(示于图1中)。隔膜子组件110的隔膜杆118被布置在支架腿128a之间,且通过螺母和螺栓组合件142被操作性地连接到支架腿128a。止挡凸耳140包括也沿径向延伸远离操纵杆122的主体部分126的突起。操纵杆122的主体部分126包括镗孔127(标识在图1中),其至少部分地由大致圆柱形中心部分126a以及第一和第二承接部分129a、129b限定。承接部分129a、129b限定操纵杆122的大致截头圆锥形内表面。
套爪124为大致杆形构件,其被布置在操纵杆122的主体部分126的镗孔127中。套爪124包括多个套爪指134和螺纹部分136。牵引螺母125被螺纹连接到螺纹部分136以将套爪124紧固在操纵杆122中,如下面将要进一步所述。套爪指134具有外表面134a和内表面134b。外表面134a被成形和配置为与操纵杆122的承接部分129a可滑动地接合。内表面134b被成形和配置为接合旋转阀轴138,该旋转阀轴138被布置在套爪指134之间且被支撑穿过安装支架150,如图1所示。在图1中,操纵杆122和套爪124被定向为使得致动器100通过第一盖板108a承接轴138,该第一盖板108a被示出为位于图1的致动器100的左侧。然而,操纵杆122和套爪124以及安装支架150是可颠倒的,从而使得致动器100可被配置为通过被示出为位于图1右侧的第二盖板108b承接轴1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希尔控制产品国际有限公司,未经费希尔控制产品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4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