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加热烹调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21503.X | 申请日: | 2008-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森本泰史;庆岛敏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5B6/12 | 分类号: | H05B6/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感应 加热 烹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并且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控 制烹调容器的温度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不使用火的加热烹调器,感应加热烹调器广泛普及。 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加热线圈的中央下方配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根据 来自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通过控制部控制逆变(inverter)电路,控 制加热线圈的输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866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加热空的(没有收容被 烹调物)锅等烹调容器时,就烹调容器而言,磁通密度最高、加热时 的发热量大的加热线圈的绕组的最外周和最内周的中间部的上方的温 度急剧地上升,因此加热输出控制相对于烹调容器的高温部分的响应 性延迟,当使用热传导性差且热容量低的薄的不锈钢锅等作为烹调容 器时,存在锅低赤热锅发生变形,或被烹调物等变成高温的情况。另 外,当将红外线传感器设置为不测定加热线圈的中央,而能够测定加 热线圈中间部、或测定加热线圈的绕组内周附近的烹调容器的温度时, 即可解决上述的问题,但从载置于顶板的烹调容器射向红外线传感器 的红外线的红外线入射区域形成于偏离加热线圈的中心的顶板的位 置。在此情况下,烹调容器不一定载置于该红外线入射区域的上方, 用户随意地载置烹调容器的结果是,在烹调容器没有覆盖红外线入射 区域时,用红外线传感器不能适当地检测烹调容器的温度。特别是, 在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周围暗的情况下,存在难以识别红外线入射区域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性优异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 能够容易地识别从烹调容器辐射的红外线的射向红外线传感器的入射 区域,能够可靠地利用红外线传感器进行烹调容器的温度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 于,包括:构成外廓的主体;安装在上述主体的上部,用于载置烹调 容器的顶板;与上述顶板相对地设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和用于产生 交流磁场而对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此外,设置有:设 置在上述顶板的下方,检测从烹调容器辐射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 发出可见光的发光部;在能够视认上述发光部的光的点亮窗与加热线 圈的中心之间设置的红外线传感器表示窗;和在上述红外线传感器表 示窗的下方能够使从烹调容器辐射的红外线射入的红外线入射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通过视认发光部,能够识别烹调容器底 面没有位于从烹调容器底面辐射的红外线的射入部即红外线入射部的 上方。使用者通过将发光部隐藏在烹调容器的底面,能够可靠且容易 地用烹调容器覆盖红外线入射部,因此,控制部能够根据红外线传感 器的输出信号,可靠地检测烹调容器的底面温度,利用红外线传感器 进行稳定且响应性良好的烹调容器的温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顶板的 部分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主要部分的分解 立体图。
图4是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导光筒 保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下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导光筒保 持部件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设置的红外线 传感器附近的部分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的部分详细 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顶板的部分详细 图。
符号的说明
2主体; 4顶板; 4a红外线透过窗;
4b点亮窗; 4c无印刷部; 4d印刷部;
4e印刷部; 4f缝隙部; 4g红外线传感器表示窗;
4h点亮窗的中心; 5加热部; 6加热线圈;
6a加热线圈的中心; 7a印刷膜; 7b遮光层;
8线圈基座; 9线圈保持部件; 10红外线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15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