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彩虹色反射光的回复反射材料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20733.4 | 申请日: | 200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0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博德;雨森正次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丸仁 |
| 主分类号: | G02B5/128 | 分类号: | G02B5/128;E01F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闫小龙;王忠忠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彩虹 反射光 回复 反射 材料 | ||
1.一种回复反射材料,具有反射层和透明微小球,对入射光的至少一部分赋予与可见光波长对应的相位差并进行再合成,利用干涉对该可见光波长的光成分进行强调,使由于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光返回到入射光行进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层包含透光性的干涉层,在该干涉层中,以生成根据光的入射角而不同的可见光波长的干涉色的方式,将每一层的光学层厚作为100~60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层是将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的层和具有比该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的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干涉层,
将构成所述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分别作为100~200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干涉层在所述金属化合物的层叠方向两侧配置有具有比所述透明微小球高的折射率的金属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硫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镁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所述低折射率金属化合物是从由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钠、二氧化硅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干涉层的层叠厚度总计在光学层厚300nm~600nm的范围内选择最大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从光的入射侧起依次顺序层叠有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光学层厚为140nm的氟化镁、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从光的入射侧起依次顺序层叠有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光学层厚为140nm的二氧化硅、光学层厚为140nm的硫化锌。
8.如权利要求2~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在100~200nm的范围内对构成该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层干涉层中,以光相对于所述回射反射材料的面方向垂直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90:7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75:6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60:45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45:30度入射时的光学层厚T30满足1.00:0.95:0.85:0.70:0.50的关系的方式,在100~200nm的范围内对构成该多层干涉层的各金属化合物层的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涉层是单层的金属化合物,
在100~600nm的范围内选择所述单层干涉层的光学层厚的最大厚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该单层干涉层的金属化合物使用从由硫化锌、二氧化钛、氧化铟、氧化锡、二氧化锆、氧化铝、氧化镁、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钠、二氧化硅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层干涉层是光学层厚为400nm的硫化锌。
13.如权利要求9~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回复反射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层干涉层中,在100~600nm的范围内对光学层厚赋予渐变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丸仁,未经株式会社丸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207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以及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发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