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9254.0 | 申请日: | 200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1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弗雷德里克·A·博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免疫之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13/00 | 分类号: | C07D4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顾晋伟;彭鲲鹏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细胞 增殖 性疾病 方法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4月8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0/910,663、名称为“治疗细胞增殖性疾病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以及2007年11月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1/935,655、名称为“治疗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方法和系统”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发明背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细胞增殖性疾病的方法和系统,其更好地区分正常健康细胞与患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细胞(下文称为“靶细胞”),并且优选地可以使用非侵入式或最低侵入式技术来实施。
背景技术
细胞增殖性疾病
存在数种类型的细胞增殖性疾病。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癌、细菌感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应答、实体肿瘤、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例如关节炎、狼疮、炎性肠病、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多发性硬化)或其组合,以及细胞增殖低于健康细胞的再生障碍性病症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癌症或许是最为周知的。术语“癌症”泛指通常以患病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大类疾病。对所有已知类型癌症的统一认识是癌细胞及其后代的遗传物质中获得异常。一旦细胞变为癌性的,它就会超出正常限度地进行增殖,侵袭并破坏邻近组织,甚至可以通过称作“转移”的过程扩散到远处解剖部位。癌症的这些危及生命的恶性性质使它们区别于生长受自身限制的、不侵袭或转移的良性肿瘤。
癌症对社会的影响不应被夸大。该疾病可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其风险系数随着年龄显著增加。在发达国家它已成为主要死因之一,随着我们的人口进入老龄化,预计它将成为对我们社会和经济的更大威胁。因 此,找到针对癌症的药物和有效治疗已成为并将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机构的首要任务。
治疗方法
现有的针对细胞增殖性疾病例如癌症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疗法、单克隆抗体治疗和其它一些较不熟知的方法。对治疗的选择通常取决于疾病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疾病的阶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应答。
尽管一些治疗仅仅可以试图控制和减轻疾病的症状,但是任何有效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完全除去或治愈所有患病细胞而不破坏机体其余部分。对于癌症来说,尽管外科手术有时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癌细胞易于侵袭邻近组织或通过微转移(microscopic metastasis)扩散到远处部位的倾向常常限制该手段的有效性。类似地,目前化学疗法的有效性常受到其对机体其它组织之毒性的限制。放射疗法与上述疗法具有类似的缺点。已知这些癌症疗法中的大多数(包括放射疗法)均会造成DNA损伤,其如果不能在有丝分裂(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细胞分裂)的关键阶段进行修复的话,则会导致程序性细胞死亡,即凋亡。此外,辐射容易损伤健康细胞以及恶性肿瘤细胞。
许多专利描述了对体液(例如血)的离体治疗。从患者获得血液,并用光敏剂处理该血液,使其暴露于UV辐射,然后再注射进患者体内(即体外光敏治疗)。或者,可用光敏剂体内治疗患者,然后从患者体内取出样品,用UV辐射进行体外处理(离体),并将经处理的样品再注射进患者体内。该方法已知用于生产自身疫苗(autovaccine)。尚未看到有关用光敏剂处理患者、将患者暴露于能量源并产生自身疫苗作用(其中所有步骤均在体内进行)的方法。参见WO 03/049801、U.S.6,569,467;U.S.6,204,058;U.S.5,980,954;U.S.6,669,965;U.S.4,838,852;U.S.7,045,124和U.S.6,849,058。此外,体外光敏治疗的副作用是公知的,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红斑、对阳光的超敏性以及继发性血液恶性肿瘤。研究人员试图使用光敏治疗试探性地治疗患有心脏、肺和肾异体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对已知治疗方法的考查显示,这些方法在治疗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区分正常细胞和靶细胞(常常由于产生已知非选择性攻击细胞 的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所导致),以及需要进行离体过程或者经由高度侵入式操作(例如手术操作)以到达深入对象体内数厘米处的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免疫之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免疫之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92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四氟乙烯内防腐管线
- 下一篇:柴煤两用节能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