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体内递送至哺乳动物细胞的、包含无质粒的功能性核酸的、源自细菌的完整小细胞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18076.X | 申请日: | 2008-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5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希曼休·布兰巴特;珍妮弗·麦克迪尔米德;托比·哈尔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詹尼克分子递送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N15/87;A61K48/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 地址: | 澳大利亚新***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体内 递送 哺乳动物 细胞 包含 质粒 功能 核酸 源自 细菌 完整 | ||
相关专利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3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60/909070的美国临时申请的 优先权,前述申请在此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最近,许多基于核酸的策略已被开发出来用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 (Opalinska和Gewirtz,2002)。各种寡核苷酸,例如:适配体、转录因子结合 诱杀寡核苷酸、核酶、三链结构寡核苷酸、免疫刺激CpG模体、反义寡核苷酸 (包括肽核酸)、小干扰RNA和微RNA,因为它们的高度特异性的作用模式 而作为研究工具已吸引了很多注意力。这些寡聚核酸作为治疗剂也具有相当 大的潜能。但是,这样的治疗剂面临几个障碍,包括游离核酸的不稳定性以 及这些大分子的安全、有效和靶向的细胞递送(Dykxhoorn和Lieberman,2005)。
许多基于核酸的治疗策略的焦点是RNA干扰(RNAi)现象,通过RNAi 细胞中长的、双链RNA(dsRNA)导致同源的(互补的或部分互补的)基因 转录体的序列特异性降解。更具体而言,长的dsRNA分子通过被称为“切酶” 的内源性核糖核酸酶加工成较小的RNA(Grishok等,2000,Zamore等,2000)。 当该较小的RNA来自于外源性源时,它们被称作“短干扰RNA”(siRNA),而 当该较小的RNA由细胞自身基因组中的RNA编码基因产生时,它们被称作“微 RNA”(miRNA)。这两类小的(通常为21至23个核苷酸)调节性RNA的区别 还在于,miRNA与信使RNA(mRNA)靶标仅部分互补。
短的调节性RNA结合至具有解旋酶活性和核酸内切酶活性的所谓的 “RNA诱导性沉默复合物”(RISC)。解旋酶活性解开双链RNA分子,使得反 义链可结合至靶标RNA分子(Zamore等,2000;Zamore,2002;Vickers等, 2003)。核酸内切酶活性在反义链结合的位置水解靶标RNA。
因此,在RNAi中,单链RNA分子(ssRNA)通过Watson-Crick碱基配对 原则结合至靶标RNA分子并征集降解靶标RNA的核糖核酸酶。相反,基因表 达的反义抑制使得ssRNA结合至mRNA,阻断翻译,而不催化mRNA的降解。
通常,调节性RNA在人类血浆中具有小于一个小时的半衰期(Layzer等, 2004)并且通过肾被快速地排泄掉。因此,几个研究团体已尝试制备包括siRNA 在内的抗核酸酶的调节性RNA。这样的努力的例子包括化学修饰核苷酸(例 如,2’-F、2’-OMe、锁定核酸;LNA)或磷酸二酯骨架,例如磷酸二酯键(Chiu 和Rana2003;Choung等,2006;Czauderna等,2003;Elmen等,2005;Layzer 等,2004;Morrissey等,2005)。此外,为使得siRNA或其他调节性RNA在 循环中花费的时间最小化,操作人员已将RNA分子接合至蛋白质和抗体,以 靶定所期望的哺乳动物细胞。在解决低稳定性和快速肾排泄问题的进一步努 力中,操作人员已开发出用于递送调节性RNA的载体。多聚复合物(由核酸 与聚阳离子的自组装形成)、脂多聚复合物(通过首先缩合核酸与聚阳离子, 随后添加阳离子脂类而形成)、脂质体和合成纳米颗粒也在开发当中。
这些方法也面临许多障碍,例如:(a)载体蛋白通过肾排泄而从血清中 快速清除,(b)少数可接合至每个载体蛋白的调节性RNA分子,(c)完整 的调节性RNA难以与载体蛋白细胞内脱离,(d)由可用作调理素的多聚复合 物结合血清蛋白导致的快速清除(Dash等,1999),和(e)脂质体在体内的 不稳定性,导致核酸释放进入血清和潜在的非特异性转化。
病毒载体也已被开发用来内源性地产生调节性RNA。参见,例如,Devroe 和Silver,2004。但是,这些病毒载体具有严重的安全顾虑。例证性的问题包 括与野生型病毒的重组、插入潜能和致癌潜能、病毒诱导的免疫抑制、病毒 载体携带DNA大片段的有限能力、复原至减毒病毒的毒力、难以制造和销售、 低稳定性和有害反应(Hacein-Bey-Abina等,2003;Kootstra和Verma,2003; Raper等,2003;Verma和Weitzman,2005;Check,2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詹尼克分子递送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因詹尼克分子递送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80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