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焚化预热废料的处理过程及机械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16377.9 | 申请日: | 2008-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8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汉桑·桑热格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桑·桑热格克 |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14;F23G5/02;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敏杰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焚化 预热 废料 处理 过程 机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反应器中焚化家庭或工业废料的方法,这些废料在焚化之前通过蒸 汽线路进行预热,所使用的蒸汽是由蒸汽膨胀涡轮机(TRV)产生的。
背景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使焚化炉内的物质完全燃烧,而不存在任何未燃的物质,不 残留任何讨厌的残渣,并且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不让释放的气体进入大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回收利用所释放出的热能,将其转变成为电能,并且一部分电 能被这种装置重新使用。所转化的电能量接近75%,其中不包括被这种装置使用的电能。
通过在焚烧反应器中焚化家庭或工业废料的处理过程来实现这些目的,其特征在于:
-焚化是在高压的环境下进行的,并向焚化反应器内供应添加纯氧,整个环境是没有 氮气存在的,
-蒸汽膨胀涡轮机产生的蒸汽在废料进入反应器前对废料进行预热,
-然后为了回收残余的气体,将这些气体压缩。
此外,本方法的特征在于焚化需要的氧气是从空气中将氮气与氧气进行离析而产生 的,产生的氮气被用于冷却废料焚化所产生的气体,而氧气在至少一个点处被注入反应器。
本方法能够更有效的消除二恶英、未燃物质以及硝酸盐、碳酸盐和磷酸盐混合所产生 的氧化物。
根据本发明提到的机械装置,为了能执行这个处理过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了:
-进料斗(TA),在其进口和出口有装有活动窗及相应的装置;
-进料螺杆,其能够使用蒸汽膨胀涡轮机(TRV)产生的蒸汽对废料进行预热;
-中间仓,能够收集在进料斗中加热过的废料并将它们传送到反应器的顶部;和
-反应器,配置有三个炉子,它们是主燃烧炉(BP)、助燃炉(BA)和反应炉(BC), 这三个炉子被放置在燃烧气体的排出口附近,每个炉子都会由燃料供应线(3)注入燃料 以及由氧气生产线路(5)注入纯氧,反应器的核心由一种以钨或钽为材料制成的负极墙 组成,选用钨或钽是因为他们的耐火性。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氧气是是从空气中将氮气与氧气进行离析而产生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借助下面附图的描述被更好的理解:
-图1:根据本发明的废料焚化装置的图解。
-图2:本装置的水蒸馏器线路的图解。
-图3:根据本发明的进料斗和进料螺杆的详细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提到的图1所展示的是本机械装置整体,这个装置主要包括:
-焚化线1;
-蒸汽线路2;
-燃料供应线3;
-氮气线路4;
-氧气生产线路;
焚化线(1)
装运用于销毁的废料的货车,将废料倒入出口处装有活动窗(OF1)的进料斗(TA)。
进料螺杆(VA)从进料斗(TA)接收废料并将废料传输并通过位于中间仓(TI)顶 部的装有活动窗(OF2)的进口将废料倒入中间仓(TI)。
进料螺杆(VA)也能够对废料进行预热,这会在之后进行说明。在中间仓(TI)有 位于底部的中间的装有活动窗(OF3)的出口,通过这个出口利用重力将废料倒在入焚 化反应器(RC)顶部的进口活动窗(OF4)上面的进料滑道。
优选的,仓(TI)受到将近900℃的压力,为了加速重整并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中的卤化物滤除以进入焚化反应器的废料的排出。方便的是,这种压力是通过 至少一个孔将大量温度超过1000℃的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导入中间仓(TI)来执行的。这 种高压气体将更有效的使在中间仓(TI)的废料液化,这样就能让它更容易流入焚化反应 器(RC)。为了防止在中间仓被装满时,中间仓到进料斗TA的气体泄漏,导入气体的孔 带有遥控阀门。当中间仓进口处于打开状态时阀门会堵塞孔,当中间仓进口处于关闭状态 时孔会打开。
这将可能使用几个中间仓,每个中间仓轮流与进料斗以及焚化反应器RC连通。这种 方法就能够让一个中间仓在其它中间仓将废料导入焚化反应器(RC)的过程中进行装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桑·桑热格克,未经汉桑·桑热格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63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