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高度结晶纤维素再生纤维的聚烯烃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5276.X | 申请日: | 2008-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9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D·艾钦格;H·菲戈;W·金德尔;U·马特斯;F·舒赫梅尔;M·加莱特纳;W·斯托克雷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里利斯技术有限公司;伦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0 | 分类号: | C08L23/00;C08L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季壮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结晶 纤维素 再生 纤维 烯烃 组合 | ||
1.聚合物组合物,其包含
A)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均聚和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的聚烯烃树 脂,
B)2-50wt%高度结晶人造纤维素纤维,和
C)0.05-10wt%增容剂,
其中所述高度结晶人造纤维素纤维是具有至少35%的以广角X射 线衍射测定的结晶度和至少10GPa的拉伸模量的未卷曲纤维,所述组 合物是以熔融混合方法制备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 是具有大于97%的全同立构规整度IRτ和0.1-100g/10min的MFR的聚 丙烯均聚物,其中MFR是在230℃/2.16kg条件下测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均聚 物具有0.3-30g/10min的MFR,其中MFR是在230℃/2.16kg条件下测 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 包含丙烯共聚物,该丙烯共聚物包括2-50wt%的表示为在+23℃下可溶 于二甲苯的级分含量的非晶含量并具有0.1-100g/10min的MFR,其中 MFR是在230℃/2.16kg条件下测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共聚物 包括10-30wt%的表示为在+23℃下可溶于二甲苯的级分含量的非晶含 量并具有0.3-30g/10min的MFR,其中MFR是在230℃/2.16kg条件下 测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 是具有大于930kg/m3的密度和0.1-10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的聚 乙烯均聚或共聚物,其中MFR是在190℃/2.16kg条件下测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一项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度结晶人造纤维素纤维是具有至少35%的结晶度,至少10GPa的拉伸 模量和0.5-15dtex的滴定度的溶液纺丝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结晶人 造纤维素纤维具有至少15GPa的拉伸模量和1-5dtex的滴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一项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 容剂是接枝了官能团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均聚和/或共聚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官能团是羧 酸基和/或羧酸酐基。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一项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 容剂是以0.1-10摩尔%的量接枝了马来酸酐和/或丙烯酸的聚丙烯均 聚和/或共聚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一项的聚合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 合物中纤维素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大于或等于300μm并且所述组合 物具有由大于0.1的在0.05rad/s和230℃的温度下的储能模量G′和 损耗模量G″之比限定的良好配混质量。
13.聚合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在适合的熔融混合设备中混合
A)选自聚乙烯、聚丙烯均聚和共聚物和它们的混合物的聚烯烃树 脂,
B)2-50wt%高度结晶人造纤维素纤维,其中所述高度结晶人造纤 维素纤维是具有至少35%的以广角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晶度和至少 10GPa的拉伸模量的纤维,和
C)0.05-10wt%增容剂,并使这种混合物熔融,其中混合和/或熔 融条件经选择满足这种组合物中的纤维素纤维的重均纤维长度大于或 等于300μm。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双螺杆挤出机或共 捏合机,让侧边或顶部供料器在所述挤出机的主料斗下游以供给为具 有5-50μm的纤维直径和2-10mm的长度的短切纤维的纤维素纤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维持所述混合方法 中的熔融温度等于或低于2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里利斯技术有限公司;伦青股份公司,未经博里利斯技术有限公司;伦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52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