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化被加工物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5030.2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R·戈什;D·J·吉布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14 | 分类号: | B26D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化 加工 物品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7年5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916,369 及2008年4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2/112,367的权益,在此以 引用方式将其全文并入本文。在此也以引用方式将2004年3月25日 提交的公开号为US 2005/211029A1的美国专利申请的全文并入本 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被广泛公知为加工操作的各种工艺来成形与整 形材料的领域,特别涉及使加工工艺中成形且整形的金属及其它材料 提高次表面硬度,提高压缩残余应力,并降低表面粗糙度,该加工工 艺利用结合了低温冷却的弹性处理(spring pass),以便在精加工的物品 中提供上述改善的机械性质。
背景技术
硬度及压缩残余应力是材料应用中的两个重要的标准,其中对于 精加工产品的磨损及疲劳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高的表面硬度及次表 面硬度会改善产品磨损,同时较大的压缩残余应力会改善对疲劳失效 的抵抗力,这两个改善的性质都将延长经精加工的物品的使用寿命。 过去,使用预加工及后加工技术(举例来说,喷丸处理、激光喷丸处 理、及滚光处理)来既改善硬度又改善压缩残余应力。此外,在抛光 操作中使用压力及速度的组合以通过具有最小材料损失或者没有材 料损失的表面拉伸及硬化来加工硬化材料。不过,这样的工艺具有受 限的应用,并且包含内在的问题。喷丸处理与抛光处理仅可用于某些 几何形状,并且这两种处理一般仅限于外部表面,例如外径或平坦表 面。此外,喷丸技术与抛光技术需要专用机械,该专用机械需要特别 的准备时间,并且增加了制造成本。
将低温冷却剂施加于加工表面,已经显示出能改善成形或整形操 作期间的表面硬度。不过,该技术表现出在次表面硬度中仅导致有限 的改善。
相关的现有技术包括2005年3月25日提交的公开号为 2005/211029的美国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在一方面,本发明包含一种对加工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使用定 位在不大于-254微米的掠过深度(skim depth)处的第一切削工具在该 加工表面上执行第一加工处理。当该第一加工处理正在执行时,利用 低温流体来冷却该加工表面。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包含一种通过前段所述的方法所加工的物 品,并且该物品的特征表征为下组中的至少一个:降低的表面粗糙度、 提高的表面硬度、达到150微米深度的提高了的次表面硬度,以及, 比未执行第一加工步骤时所获得的表面粗糙度更低的减小的表面粗 糙度。
在又一方面,本发明包含一种对加工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使用 定位在不大于-12.7微米的掠过深度处的第一切削工具在该加工表面 上执行第一加工处理。就在执行该第一加工处理之前,利用低温流体 来将该加工表面持续冷却一预定时段。此外,当该第一加工处理正在 执行的同时,利用该低温流体来冷却该第一切削工具及该加工表面。
附图说明
当联系附图阅读时,下列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能获 得更好的理解。为了例示本发明的目的,附图描述了目前优选的实施 例。不过,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在附图中所示出的这些精 确配置和机构:
图1为显示了适用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加工设备的等距视图;
图2为图5的例示性加工设备的截面图;
图3为显示了施加压缩力至一工件的加工工具的示意图;
图4为显示了在比图3所示的加工深度更浅的加工深度处施加压 缩力至一工件的加工工具的示意图;
图5为显示了在被加工物品上执行的第一组比较试验的硬度数据 的图解;及
图6为显示了在被加工物品上执行的第二组比较试验的硬度数据 的图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一种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由该方法制造的被加工 工件或物品提高次表面硬度,提高压缩残余应力,及降低表面粗糙度 来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质。尽管本发明在此以利用切削工具来加工工件 的情况进行了详述,但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包括 更广泛的应用,并且可被用于不同的整形及成形工艺,这些工艺包括 但不限于,其它类型的加工、轧制、弯折、冲压、靠模加工、拉拔等 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未经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5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