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14097.4 | 申请日: | 2008-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5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三宅利往;木下真美;斋藤瑞穗;弘中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G6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 亭;苗 堃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树脂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更详细而言, 涉及含有由作为生物起源物质的糖质衍生的聚碳酸酯树脂且耐热性、热 稳定性及耐冲击性出色的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是通过碳酸酯连结芳香族或脂肪族双羟基化合物而成的 聚合物,其中由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得到的聚 碳酸酯树脂(以下有时称为“PC-A”),具有透明性、耐热性出色、且 耐冲击性等机械特性出色的性质,所以可以在很多领域中使用。
聚碳酸酯树脂通常是使用由石油资源得到的原料制造的,但出于对石 油资源枯竭的担心,正在研究使用由生物起源物质的糖质制造的醚二醇的 聚碳酸酯树脂。例如,用下述式(a)表示的醚二醇可以由糖类及淀粉等容 易地制造。
已知该醚二醇有三种立体异构体。具体为下述式(b)表示的1,4:3,6-二脱 水-D-山梨醇(在本说明书中,以下称为异山梨醇)、下述式(c)表示的 1,4:3,6-二脱水-D-甘露醇(在本说明书中,以下称为异甘露醇)、下述式(d) 表示的1,4:3,6-二脱水-L-艾杜醇(在本说明书中,以下称为异艾杜醇)。
异山梨醇、异甘露醇、异艾杜醇分别由D-葡萄糖、D-甘露糖、L- 艾杜糖得到。在例如为异山梨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氢化了D-葡萄糖 之后,使用酸催化剂进行脱水而得到。
迄今为止,在上述的醚二醇中,特别是对作为单体使用了异山梨醇的 聚碳酸酯树脂进行了研究。
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利用熔融酯交换法制造的熔点为203℃ 的均聚碳酸酯树脂。另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提出利用以乙酸锌为催化 剂的熔融酯交换法制造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6℃且热分解温度(5%重量 减少温度)为283℃左右的均聚碳酸酯树脂。在非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 异山梨醇通过使用二氯甲酸酯的界面聚合法而制造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144℃左右的均聚碳酸酯树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使用锡催化剂制造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70℃以上的聚碳酸酯树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 异山梨醇和直链脂肪族二醇的共聚聚碳酸酯树脂。
但是,考虑到这些由异山梨醇形成的聚碳酸酯树脂向工业用途的拓展, 有必要改进耐冲击性。例如,比粘度为0.33的异山梨醇均聚碳酸酯树脂基 于ISO179的附凹口夏比冲击强度约为6kJ/m2。在工业用途中,该值不够, 有必要进行改进。
耐冲击性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树脂的分子量(=比粘度),所以在 想要改进耐冲击性时,有必要增大树脂的分子量。关于先前所述的专利文 献1、2及非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异山梨醇聚碳酸酯树脂,在使分子量 增大时,会有树脂的熔融粘度变得过高而变得难以成型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向异山梨醇聚碳酸酯树脂中添加了ABS 树脂等加聚型聚合物而得的树脂组合物。但是,当添加ABS树脂等时,虽 然耐冲击性得到改善,但聚碳酸酯树脂原本具有的耐热性大大降低。
专利文献1:英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7968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13463号公开文本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4/111106号公开文本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070438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2年,第 86卷,p.872-880
非专利文献2:“Macromolecules”,1996年,第29卷,p.8077-8082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源自异山梨醇等醚二醇的 聚碳酸酯树脂且耐冲击性出色的树脂组合物。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 于,提供熔融粘度低、耐热性及热稳定性出色、成型加工性出色的树脂 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人株式会社,未经帝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4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