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装置和使用该供电装置的线束配设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12356.X | 申请日: | 2008-0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9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寺田友康;长崎诚;纐缬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11/00;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装置 使用 线束配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把电线束以缠绕的方式收纳在壳体内、同时从壳 体导向机动车的车顶等可动结构体的移动方向的供电装置和使用该供 电装置的线束配设结构。
背景技术
图5至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供电装置及使用该供电装置的线束 配设结构的一种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供电装置61是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壳体62、自由转动地配置在 壳体内的滚筒63、把滚筒63向一个转动方向施力的盘簧64的线束缠 绕式的供电装置。壳体62由圆形的主体部65、和从主体部65稍微弯 曲同时突出的长形的导向筒66构成。
在主体部内收纳滚筒63和盘簧64,滚筒63由轴部67自由转动 地支承。在滚筒63的外周卷绕电线束68,电线束68的一个部分68a 经导向筒66导出至外部。
电线束68的另一部分68b在滚筒63的侧方作为线束额外长度部 缠绕,收纳在主体部内,连接于线束额外长度部68b的线束部分68c 从主体部65导向外侧,与电源(电池)侧连接。线束额外长度部68b 是用于吸收滚筒63的转动的部件。
导向筒66以把电线束68的导出方向确定为一个方向的方式加长 突出。壳体62由壳体本体62a和盖62b构成,在拆下盖62b的状态 下在壳体本体内安装电线束68,将盖62b关闭并卡合在壳体本体62a 上。电线束68由多根绝缘覆盖电线构成。多根电线(68)通过由带构 成的粗卷或由柔软的保护管构成的覆盖被收束。
在电线束68的前端配设连接器69,连接器69固定在例如作为供 电侧的可动结构体的转动式的门等(未图示)上,与配合侧的电线束 (未图示)利用连接器连接。在打开门等时,电线束68从壳体62被 拉出(此时,滚筒63抵抗弹簧64的力并转动,电线束68从滚筒63 放出),在关闭门时,电线束68由弹簧64的力卷缠返回到壳体内。
图7(a)(b)作为可动结构体的一例参考表示出了以现有技术的 机动车的容纳式车顶的开关机构的一种形态(参照专利文献2)。
该车顶的开闭机构具有:与车辆主体51自由转动地连结的前后一 对转动连杆52、53;与前侧的转动连杆52连结的中间上部固定连杆 55;与后侧的转动连杆53连结的前侧上部固定连杆54;固定在连杆 54上的软顶的车顶56。
在车顶56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未图示),前侧上部固定连杆54 和中间上部固定连杆55整合在水平的一条直线上,前后一对的转动连 杆52、53位于大体直立的位置。从该状态到图7(a)的车顶打开途 中,转动连杆52、53向后方转动,同时各固定连杆54、55错位重合, 在图7(b)的车顶56的容纳状态(打开状态)下,各转动连杆52、 53大体水平放倒,同时各固定连杆54、55折叠而位于转动连杆52、 53的上侧位置。车顶56容纳在车辆主体51的后行李箱空间57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2445号公报(图1~图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08674号公报(图1~图5)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图5的供电装置61和使用了该供电装置 的线束配设结构中,由于使电线束68从壳体62只向导向筒66的突出 方向这一个方向导出,所以例如在作为可动结构体使用了车顶容纳用 或负荷物出入用的行李箱门等(未图示)的情况下,与行李箱门等的 转动轨迹对应,电线束68不仅向图5的实线方向,还从如点划线那样 的导向筒66的开口向侧方(箭头C方向)弯曲同时被导出,有可能 出现由电线束68与导向筒66的开口端摩擦产生的阻力增加或由折痕 产生等引起的基本性能的恶化。
另外,除了采用滚筒63或弹簧64缠绕电线束68,还必须设置线 束额外长度部68b,所以存在结构大型化的问题。另外,因为有不锈 钢等的弹簧,所以电线(68)的铜材料和弹簧64的铁材料混在一起, 存在再循环使用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装置及使用 该供电装置的线束配设结构,该供电装置对应于行李箱门等的描画转 动轨迹的可动结构体,能够不发生磨耗等地使电线束顺畅地弯曲及伸 长,另外在实现结构紧凑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再循环使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23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输出开关电源装置
- 下一篇:在其匹配接口处具有连续接地的电连接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