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聚结过滤器的过滤元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12219.6 | 申请日: | 2008-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7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H-M·舒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纳森过滤德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5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聚结 过滤器 过滤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压缩空气或气体中分离油或冷凝物的过滤器,如其例如在仪器气源中或在设备压缩空气技术中用于从气体中分离气溶胶。这种过滤器作为聚结过滤器是已知的。
背景技术
多数的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聚结过滤器是指具有位于外部的聚结套的过滤装置。这种聚结套具有这样的任务,即,使由真正的过滤材料收集的液体滴或油滴进一步结合并输送给一共同的排出管道。聚结套通常围绕一个由栅格状的、可渗透的和基本上牢固的材料构成的支承套。
然而,位于外部的聚结套在制造聚结过滤器时有缺陷。例如,如果聚结材料很牢固,将套紧套到牢固的支承套上就可能很成问题;在较弹性的材料时,延展在运行中又会导致损害效率。
由德国公开文献DE 19520504A1已知一种聚结过滤器,该聚结过滤器的特征还在于一个外部的支承套,也就是说,一个外部的支承套围绕位于该支承套内部的聚结材料。聚结材料构造成所谓的中间层,该中间层以打褶的形式贴靠同样打褶的过滤介质上。因此,按照DE 19520504A1的过滤体由过滤介质和满足聚结功能的中间层组成,它们共同地打褶并作为统一的层加工和使用。
发明内容
现在意想不到地表明,如果聚结层不是过滤体的组成部分,而是更确切地说作为单独的元件存在于过滤元件内,则能提高带有外部支承套的聚结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在这种情况,过滤体是过滤元件的、基本上承担过滤装置的过滤功能的那个部分。据此,本发明的主题是带有位于外部的支承套的过滤元件,该支承套以与过滤介质在结构上基本分离的聚结层围绕该过滤介质。
术语“在结构上基本分离”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理解为,聚结层不是包括过滤介质的过滤体的(整体的)部分,并且因此例如也不能在一个共同的工序中与过滤介质一起加工或处理、例如打褶。当然聚结层可与过滤介质形成一个功能单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聚结层基本上不贴靠过滤介质。有利地,聚结层仅以其内侧表面的不到50%、优选不到30%、特别优选不到10%贴靠过滤介质。在这些实施形式中,过滤介质例如可以是打褶的,而聚结层是不打褶的。在此涉及卷绕的聚结层。
但在另一实施形式中与过滤介质在结构上基本分离的聚结层也可完全地或者大部分地直接贴靠过滤介质。
如已经阐述过的那样,聚结过滤器表现出相对于传统的聚结过滤器再次提高的过滤效率。这按照DIN ISO-标准12500部分1(“Filters for compressed air.Test method.Part 1:Oil Aerosols”)和按照DIN ISO 8573部分2:(“Compressedair.Part 2:Test method forAerosol Oil Content”)得出相应的测量。
在按照本发明的过滤器中,可以使用所有常见的材料作为聚结材料。另外,常见的材料是泡沫材料或聚酯纤维无纺布。其它可能的聚结材料的例子由DE19520504A1已知。
适合的过滤介质的例子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同样是已知的。其中例如可以是玻璃纤维纸。在德国公开文献DE 19520504A1中同样提到了具有适合性能的玻璃纤维纸。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图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过滤元件的全貌,
图2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过滤元件的局部剖开的视图,以及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过滤元件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过滤元件1具有上端盖和下端盖(2;3)。栅格状的外部的支承套4围绕聚结套5,该聚结套以其外表面6贴靠在外部的支承套4上。聚结套5的内侧表面的各部分贴靠打褶的过滤介质7。打褶的过滤介质在内侧由内部的支承套8支承。这个支承套也像外部的支承套那样优选栅格状地构成,并且因此是完全可渗透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纳森过滤德国有限公司,未经唐纳森过滤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2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