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1528.1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泰道明和;加藤友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13/20 | 分类号: | H01T13/20;B23K26/00;B23K26/067;B23K26/20;H01T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火花塞中,在彼此相对的中心电极和外部电极上设 置由贵金属制成并且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的贵金属电极头 (tip),以增强点火性和耐久性。
已经提出了使用激光焊接将贵金属电极头接合到中心电极 或外部电极(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685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所说明的火花塞中,通过激光焊接贵金属 电极头和中心电极之间的交界的全周(entire circumference),并且借助于楔形的熔融并凝固的金属合金将 贵金属电极头接合到中心电极。激光焊接被说明为能够在不使 贵金属电极头变形的情况下将贵金属电极头焊接到中心电极的 前端面,使得能够提供一种防止由于反复施加热应力而引起贵 金属电极头剥离的火花塞。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没有提及用于激光焊接的激光束的品质, 例如激光束的发散角。同时,还发现,在通过激光焊接贵金属 电极头的火花塞中,根据使用的激光照射单元的性质,贵金属 电极头的耐剥离性(exfoliation resistance)出现差异。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对激光束的品质与耐剥离性之间的 关系进行的反复研究表明:激光束的发散角和耐剥离性之间存 在一定的关系。
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 够增强耐贵金属电极头从电极基部构件或电极头基部构件的剥 离的耐剥离性、或者增强耐外部电极从金属壳的剥离的耐剥离 性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手段是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该火花塞包括:电极 基部构件和被激光焊接到电极基部构件的贵金属电极头,或者, 电极基部构件、被接合到电极基部构件的电极头基部构件、以 及被激光焊接到电极头基部构件的贵金属电极头,所述方法包 括:激光焊接过程,通过使用在进入输送光学系统时BPP值为 25mm·mrad(半径·半角)以下的激光束对电极基部构件和贵 金属电极头进行激光焊接或者对电极头基部构件和贵金属电极 头进行激光焊接,该输送光学系统用于将激光束引导至将进行 激光焊接的待焊接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在激光焊接过程中,在进入输送 光学系统时BPP值为25mm·mrad(半径·半角)以下的激光束被 用作用于激光焊接的激光束。与通过使用具有较大BPP值的激 光束制造的火花塞相比,通过该激光焊接过程制造的火花塞能 够增强贵金属电极头的耐剥离性。具体地,能够制造贵金属电 极头的耐剥离性增强的火花塞。
BPP值(光参数积)是表示激光束的品质的一个参数并且 由在焦点处得到的激光束的半径ω(mm)与激光束的扩散的半 角θ(mrad)的乘积来表示。
BPP=ω·θ(mm·mrad)...(1)
进行以下推测作为出现前述差异的原因。
例如,将使用具有小BPP值(BPPa)的激光束“a”的情况与 使用具有大BPP值(BPPb)(BPPa<BPPb)的激光束“b”的情况 作比较。假设忽略光学系统的像差等、在焦点处得到的光斑直 径取为“d”、光学系统的焦距取为“f”、并且入射光束的直径取 为“D”,则可知d=(4f/D)×BPP的关系成立。因此,假设光束“a” 和光束“b”在焦点处具有相同的光斑直径“d”和相同的入射光 束直径D,则可以得出光学系统的焦距“f”(fa和fb)可以被设 定为fa>fb。也就是说,应当理解在焦点前方和后方,可以使激 光束“a”的直径小于激光束“b”的直径。因此,只要通过使用BPP 值小的激光束进行激光焊接,就可以将一区域熔接到深且窄的 部分。为此,靠近表面的部分与深的部分之间的熔融部(即在 截面中得到的宽度)的差异变小,所述两个部分都属于贵金属 电极头和电极基部构件(或电极头基部构件)被熔接在一起的 区域。该现象被认为有助于贵金属电极头的耐剥离性。
特别地,在贵金属电极头被接合到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率的 Ni合金等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构造被认为是优选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15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
- 下一篇:在建筑内墙侧面敷设的下送上回全置换新风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