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强化树脂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11051.7 | 申请日: | 2008-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原园正昭;白井正治;林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8J5/04 | 分类号: | C08J5/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强化 树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UD预成型料(向一个方向排列纤维的对该纤维浸含 树脂的预成型料)等的纤维强化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布线基板是使用UD预成型料形成的。UD预成型料是在向一个方向 排列多根单纤维而成的纤维束中浸含树脂而成的。作为单纤维,通常使用 截面为圆形的单纤维。
在UD预成型料采用截面为圆形的单纤维的情况下,相邻的单纤维之 间的接触面积小,单纤维间的间隙所占的比例变大。结果,在增大UD预 成型料中的单纤维所占的比例时,存在极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UD预成型料等的纤维强化树脂中,增 大单纤维所占的比例,以使单纤维具有的特性在纤维强化树脂中被适当地 反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是含有层叠 有多个使多根单纤维向一个方向排列而成的单纤维层的纤维束和用于粘 合所述多根单纤维彼此的粘合剂的纤维强化树脂。另外,使所述纤维束的 与所述单纤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成为蜂窝状。
另外,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是含有层叠有多个使多根 单纤维向一个方向排列而成的单纤维层的纤维束和用于粘合所述多根单 纤维彼此的粘合剂的纤维强化树脂。另外,所述单纤维在与所述单纤维的 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一部分形成有角部。进而,在相邻的单纤维层中, 一方单纤维层中的单纤维的角部向在另一方单纤维层中的相邻的单纤维 之间形成的凹处突出。
另外,本发明的第3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是含有层叠有多个使多根 单纤维向一个方向排列而成的单纤维层的纤维束和用于粘合所述多根单 纤维彼此的粘合剂的纤维强化树脂。另外,所述多根单纤维在相邻的单纤 维之间具有对置的平坦或大致平坦的对置面。进而,所述单纤维在与所述 单纤维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外周,对应所述对置面的部分的边的长度 比率为所述单纤维的外周的30%以上、90%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第4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的制造方法包括:对层叠 有多个使多根单纤维向一个方向排列而成的单纤维层的纤维束,边加热边 向所述单纤维层的层叠方向压缩,从而得到压缩纤维束的加热压缩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第5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金属 箔密封层叠有多个使多根单纤维向一个方向排列而成的单纤维层的纤维 束的工序;以及在惰性气氛中,对利用所述金属箔密封的所述纤维束施加 气体压力并同时压缩,从而得到压缩纤维束的压缩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的一例的UD预 成型料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UD预成型料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UD预成型料中的纤维束的主要部分的截 面图。
图4是表示用于制造图1所示的UD预成型料的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模 式图。
图5A是表示加热压缩前的纤维束的截面的图,图5B表示加热压缩 后的纤维束的截面,图5C是在加热压缩后在单纤维间形成间隙的纤维束 的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的另一个 例子的正交UD预成型料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的另一个 例子的使用织布的预成型料片的截面图。
图8A是卷绕金属箔的纤维束的放大截面图,图8B是使金属箔内成 为真空的纤维束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脂被在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布线 基板、飞机或船等的主体(body)、网球或羽毛球的球拍(racket)、钓鱼 竿、或高尔夫球杆(shaft)等中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纤维强化树 脂含有单纤维及粘合剂,对应其用途来设定与单纤维及粘合剂等相关的详 细情况。
以下主要对适于形成布线基板的纤维强化树脂进行说明。
图1及图2所示的UD预成型料1相当于纤维强化树脂的一例,含有 纤维束2和粘合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1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