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部具有真空泵的水平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10261.4 | 申请日: | 200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6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赵镐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7/00 | 分类号: | F16B4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具有 真空泵 水平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系统中的水平补偿器,更特别涉及一种其 中包括真空泵的水平补偿器。
背景技术
参照图1,通常的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1,其具有流入口、流出口 和空气吸入口;提供与真空泵1的吸入口相连通的围绕空间的圆柱形或 箱体状的壳体2;通过吸收管线3连接到壳体2的中空歧管4;以及连接 到歧管4上的多个真空垫5。当压缩空气高速流过并通过真空泵1排出时, 每个真空垫5内部的空气被诱导至吸入口并和压缩空气一起排出,同时 在每个真空垫5内部产生负压。产生的负压用于保持、抬高或移动工作 对象。
如果工作对象的表面是平坦的,多个真空垫5就容易固定在同一水 平面上。然而,如果表面上存在弯曲部分或梯状部分的情况下,即使所 有真空垫彼此平齐,还是会发生以下问题,即工作对象上的每个真空垫5 的接触状态或位置都是不稳定的,且工作对象的表面被损坏。为了解决 该问题,将水平补偿器6与真空垫5结合使用。
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已知技术的水平补偿器的例子。为了方便起 见,在两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似的部件。已知的水平补偿 器包括圆柱形的固定管7、通过固定管7进行上下移动的管形滑动器8 以及设置在固定管7和滑动器8之间以弹性支撑滑动器8移动的弹簧9。 真空垫连接到滑动器8下端与滑动器8一起移动,从而使真空垫的水平 度根据工作对象的表面状态得到适当的补偿。水平补偿器也可用作震动 吸收器,用于吸收工作对象中发生的震动。
实际上,在通常的真空系统中,已知的水平补偿器用作根据工作对 象的表面状态适当补偿真空垫的水平度的装置。然而,水平补偿器的问 题在于,水平补偿器仅具有有限的应用,当使用水平补偿器时该系统会 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当使用水平补偿器时吸收管线会变得更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用来解决已知水平补偿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能使真空系统的配置更简单的水平补偿器。本发明的另一目 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省去真空系统的吸收管线而实现更快速的真空 响应速度的水平补偿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噪 音的水平补偿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种水平补偿器包括:固定到一结构上的固定管;设 置在固定管内部以便进行上下移动的中空滑动器;以及设置在固定管和 滑动器之间以便弹性支撑滑动器移动的弹簧。特别地,在滑动器内部的 空间内设置有真空泵,真空泵包括在其一端形成的流入口、在其另一端 形成的流出口以及在其侧壁形成的吸入孔。此外,当导入到滑动器的上 部开口的压缩空气通过真空泵的流入口和流出口并通过形成在滑动器侧 壁上的排出口排出时,与滑动器的下部连通的空气被诱导至滑动器的内 部空间并通过真空泵的吸入孔和压缩空气一起排出。
更具体来说,滑动器可包括:中空的主体,其上部设置在固定管内 部;导管,其插入到主体的上部开口而固定;支撑件,其面对主体内部 的导管的插入端部并与之间隔地形成,并且形成有圆柱形的孔,使得主 体内部的空间和真空垫彼此连通;以及通道,其使得主体内部的空间和 形成在主体侧壁上的排出口彼此连通。此外,真空泵包括形成在其一端 的流入口、形成在其另一端的流出口以及形成在其侧壁上的吸入孔,并 安装在主体内部的空间中,从而使流入口连接到导管的插入端部上并使 流出口连接到支撑件的通道的入口上。
根据本发明,真空泵设置在水平补偿器内部的空间内。也就是说, 水平补偿器并非用作吸收管线,而是用作真空产生装置。因此,在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水平补偿器的真空系统中,并不需要使用用于提供围绕真 空泵的空间的壳体、吸收管线等,因而简化了真空系统的结构,并使得 关于压缩空气的真空响应速度变得非常快。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水平补偿器包括有真空泵。相应地,获得的优点在于,用 于产生负压的真空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关于压缩空气的真空响应速 度非常快。此外,获得的其它优点在于,能够使用减噪部件有效地实现 噪音的防止,并使用过滤器实现空气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例示了现有的真空系统的结构和操作;
图2和图3是根据已知技术的水平补偿器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水平补偿器的剖面图;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韩国气压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0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