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燃机的用于废气后处理系统的催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9444.4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8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M·戈弗特;S·埃贝纳;T·希勒;T·克鲁森鲍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兰图姆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1 | 分类号: | F01N3/021;F01N3/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日松;刘华联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燃机 废气 处理 系统 催化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废气的催化处理的装置,其包括设计成空心圆 柱体的催化器衬底(101)、入口侧气体导引板(102)和出口侧气体导引板 (103)、以及外壁(104),其中,所述气体导引板(102,103)将所述催化 器衬底(101)围住,并且,所述出口侧气体导引板(103)和所述催化器衬 底(101)形成第一空腔(105),废气流(106)可被导引入该第一空腔(105) 中,该废气流(106)穿透过所述催化器衬底(101)并到达由外壁(104)、 气体导引板(102,103)及催化器衬底(101)所包围成的第二空腔(107) 中,其中,所述出口侧气体导引板(103)具有排气口(108),并且其中, 所述出口侧气体导引板(103)的留空部分(109)被翻边,从而,所述催化 器衬底(101)被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而将 所述催化器衬底(101)围住,即,将所述入口侧气体导引板(102)弯折, 从而,在所述入口侧气体导引板(102)中存在有引导部(111),所述催化 器衬底(101)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装配在该引导部(1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式 而将所述催化器衬底(101)围住,即,将所述出口侧气体导引板(103) 弯折,从而,所述设计成空心圆柱体的催化器衬底(101)的内侧以形状 配合的方式贴靠在所述出口侧气体导引板(103)的弯折部(112)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器衬 底(101)为由金属的或陶瓷的材料制成的设有中间层的蜂窝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器衬 底(101)为缠绕式催化器衬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式催化器 衬底设有两种或多种涂层材料,其中,所使用的涂层材料具有不同的 孔隙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导 引板和所述催化器衬底之间分别地布置有载体密封件(1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密封件(110) 包括金属丝织物制成的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密封件(110) 由弹性的材料制成。
10.一种用于以如下方式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 的装置的方法,即,将催化器衬底(101)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布置在入口 侧气体导引板(102)和出口侧气体导引板(103)之间,将所述气体导引板 (102,103)与外壁(104)相连接,将排气口(108)引入到所述出口侧气体 导引板(103)中,其中,将所述出口侧气体导引板(103)的留空部分(109) 翻边,以便将所述催化器衬底(101)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气体导引 板(102,103)与所述外壁(104)相焊接而将气体导引板(102,103)与外 壁(104)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 方式而将所述排气口(108)引入到所述出口侧气体导引板(103)中,即, 每个排气口(108)通过半圆形的切口而被置入到所述出口侧气体导引 板(103)中,其中,接着,将所产生的半圆翻边,以便将所述催化器衬 底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冲模、铣刀 或锯子而将所述切口置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 催化器衬底(101)布置在所述气体导引板之间之前,将载体密封件(110) 布置在催化器衬底(101)和气体导引板(102,103)之间。
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装置的用于三元催化 器、柴油机氧化催化器、NOx储存催化器或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应 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兰图姆公司,未经阿兰图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944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花点火式内燃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作业车辆的废气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