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振动发生以及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8918.3 | 申请日: | 2008-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7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仁;三窪和幸;桥口毅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04B45/04;H01L23/467;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晓广;关兆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发生 以及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在电子机器的装置中的发热源进行冷却的装置,并且特别地,涉及采用振动发生器并且被安装在电子机器中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来科技的发展,便携电子机器日益小型化;另一方面,由于机器的增长的效率以及电子部件的高密度安装,导致发热量和发热密度都趋于变得更大。
在其尺寸特别地减小的诸如便携电话终端的电子机器中,难以安装用于扩散在壳体内产生的热的机构;即使安装了这样的机构,也难以有效地在其尺寸以及厚度都显著地减小的壳体中高效地形成空气对流。
其原因之一在于很难在壳体内确保安装风扇等等所需要的空间。除了实际产生风的风扇部分之外,还需要电机来产生旋转力;在其中电机被安装在旋转叶片的中心上的普通风扇的情况下,其直径为10mm或更大,并且其尺寸几乎等于便携终端机器的厚度。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构造,其中在安装在便携电话终端等等之前,将风扇叶片附接于振动发生电机的轴上。这是其中风扇叶片也根据电机旋转而旋转的构造。振动器根据需要通过“联轴器机构”与电机耦接。
在该构造中,要求某种联轴器机构;此外,由于振动器和联轴器机构都位于风扇的下风位置,因此,需要通过增加风扇的直径来保持风流量。
为了通过移除齿轮使得更紧凑,将考虑直接连接电机、振动器以及风扇叶片。然而,对于正在进行小型化的便携型电子机器,机器内的空间日益变得更加小;因此,在该安排中,电机很可能打断空气流。
而且,引起空气流的原理与传统型旋转风扇的原理相同;基本上仅仅减小了其尺寸。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下述构造,其中内置型振动发生器的风扇叶片被布置在最下风的位置。通过使用其中风扇叶片能够根据电机旋转方向旋转的构造,简化了联轴器机构。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对于壳体中的容积,额外地需要安装风扇的容积。
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采用压电元件的摇摆型风扇。通过采用压电元件,要被额外安装的机器包括新的耗电部件以及发热元件。而且,需要安排管理压电元件的操作的电路。此外,风流量也受到具有相对高的刚性的压电元件的变形量的限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No.2000-252667(图1至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No.2006-280104(图3、6和7)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No.2002-134975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No.7-24373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近来以微米单位设计的便携型电子机器,冷却问题的解决是重要课题;为了保持在机器的市场中的优势,小型化是很重要的。在这些其性能正在增强的机器中,依赖于热传导的冷却构造正在接近其当前的极限。
专利文献4公开了下述发明,其中冷却介质被密封在管中,从而通过使管振动,促进热传导;然而在尺寸和重量都要求减小的便携终端中,将管安装在终端中并且作为冷却介质的液体被保持在终端中是很难的。即,专利文献4公开的发明的构造不能应用于便携终端。
考虑了这些问题而设计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振动发生以及冷却装置,其具有小的体积,并且其中通过使用产生振动的机构在其壳体内外引起对流,并且其能够高效地进行热传递。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动发生以及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磁性偏心锤,该磁性偏心锤安装在电机的旋转轴上;以及磁性部件,该磁性部件布置为与偏心锤物理地分离并表现出磁性,其中磁性部件与偏心锤的旋转相关联地反复地接近和离开偏心锤,并且通过由磁性部件的移动产生的射流冷却要被冷却的对象。
在本发明中,有利的是,磁性部件是被布置为封闭除了至少一个喷嘴部之外的预定空间的隔片,并且当隔片与偏心锤的旋转相关联地变形时,预定空间内的流体被作为射流从喷嘴部喷出并且被吹到要被冷却的对象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有利的是,磁性部件是被布置为封闭除了至少一个喷嘴部之外的预定空间的活塞,并且当该活塞与偏心锤相关联地移位时,预定空间中的流体被作为射流从喷嘴部喷出并且被吹到要被冷却的对象上。此外,活塞有利地使用磁性物质和树脂材料一体成形。而且更有利的是,喷嘴部中的至少一个被布置为在与活塞的行程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产生射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8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