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iMPO4化合物的合成以及作为锂蓄电池中电极材料的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880008036.7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5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塞巴斯蒂安·帕图克斯;卡罗尔·帕加诺;卡罗尔·布尔本;弗雷德里克·勒克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子能委员会 |
主分类号: | C01B25/37 | 分类号: | C01B25/37;H01M4/58;C01B25/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 莉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impo sub 化合物 合成 以及 作为 蓄电池 电极 材料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iMPO4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后者作为锂蓄电池中电极材料 的用途以及其合成,M为选自由钴、镍和锰形成的组中的过渡金属。
背景技术
锂蓄电池正趋于代替镍-镉(Ni-Cd)或者金属镍-氢化物(Ni-MH)电池作为 自备电源,特别是在便携设备中。该趋势可通过使锂蓄电池的质量和体积 能量密度明显高于Ni-Cd和Ni-MH电池的锂蓄电池性能的连续改进来解释。 因此,虽然最初的Li离子型锂蓄电池具有约85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但 是目前可获得约200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为了比较目的,Ni-MH蓄电 池和Ni-Cd蓄电池分别具有100Wh/kg和50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
对于正极,目前市售的锂蓄电池中使用的活性材料为层状化合物例如 LiCoO2、LiNiO2以及混合氧化物Li(Ni,Co,Mn,Al)O2或者组成与LiMn2O4接 近的尖晶石结构的化合物。负极通常由碳(石墨、焦炭等)制成或者可由 Li4Ti5O12尖晶石或者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Sn、Si等)制成。对于相对于金属 锂约4伏的工作电压,这些化合物每单位质量的理论和实际容量对于 LiCoO2和LiNiO2分别为275mAh/g和140mAh/g以及对于LiMn2O4分别为 148mAh/g和120mAh/g。
自从锂蓄电池出现,市场上已接连出现了几代正极材料。而且,已经 在开发新一代的锂蓄电池用于愈加多样化的应用例如混合动力或者电动汽 车、光伏电池中的能量存储等领域。然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量要求(每 单位质量和/或体积的能量要求),拿出具有更好性能的活性锂嵌入材料是不 可缺少的。
近几年来,由XOnm-型(X=P、S、Mo、W等)多阴离子型实体构成的三 维结构材料,并且更具体而言橄榄石结构且通式LiMPO4(M=Fe、Mn、Co、 Ni)的正磷酸盐,一直在引起锂蓄电池领域的真正关注。
在式LiMPO4的四种化合物中,仅锂化的磷酸铁LiFePO4由于今后接近 于理论值即170mAh/g的实际比容量的原因目前能够在实验上满足要求。然 而,基于电化学对Fe3+/Fe2+的实现,该化合物在相对于Li+/Li的3.4V电势 下运行,这意味着580Wh/kg的最大比质量能量密度。LiFePO4同种型的锰、 钴和镍的正磷酸盐已知呈现出较高的锂离子脱嵌/嵌入电势,相对于Li+/Li 分别为4.1V、4.8V和5.1V,并且这三种化合物的理论比容量接近LiFePO4的理论比容量。然而,从实验观点来看,仍有待取得大量进展以获得令人 满意的实际比容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子能委员会,未经原子能委员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8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杂干扰场景下的目标跟踪方法
- 下一篇:牛犊用饲料
- 电池正极材料LiMPO<sub>4</sub>的制备方法
- 一种锂离子电池纳米LiMPO<sub>4</sub>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一种橄榄石型结构LiMPO<sub>4</sub>表面修饰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提高橄榄石结构电极材料水热法产量的制备方法
- 一种LiVOPO<sub>4</sub>/LiMPO<sub>4</sub>/C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一种复合LiFePO<base:Sub>4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 一种LiMPO<sub>4</sub>原位复合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