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行接入控制的方法以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7243.0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寒;黄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中国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接入 控制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9月2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0710077386.6、 发明名称为“一种家用基站接入控制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 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的接入控制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进行接入控制的 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Internet(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以及宽带接入网络和无线网络的 广泛应用,高速、便捷地接入网络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利用现有网 络的资源,保护网络设备运营商的成本,3GPP开始了家用基站(Home NodeB, HNB)的研究工作。HNB是指小型化的、家庭或者办公室用的小基站,可能是 完全私有的,也可以在设置不同优先级、权限的情况下,开放给大众使用,其 所有权归私人,而不是归政府或者运营商;其使用对象则可能是小范围的用户, 也可能是大范围的用户。采用HNB来实现无线接入,能够更好的利用现有网络 资源,更多的节约网络设备运营商的成本,融合移动接入网络和固定接入网络 的各自优点。
从用户角度出发,HNB是私人设备,未经主人允许,不希望有外人来使用。 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HNB覆盖下的资费要比宏网络优惠,希望对使用HNB 的UE加以限制。所以HNB需要提供接入控制的功能,对试图接入HNB的UE 加以判断和限制。只接受授权UE的访问,拒绝非授权UE的驻留,同时还不能 影响非授权UE在宏小区的正常使用。目前在3GPP标准中提出了闭合用户群 (Closed Subscriber Group,CSG)的概念,一个CSG可能包含一个HNB小区 也可能包含多个HNB小区,每个CSG与一张接入控制列表相对应,在接入控 制列表内的UE可以使用CSG中所有的HNB,其它的UE将被拒绝接入。
当有朋友来家中做客时,HNB的拥有者可能希望将朋友的UE加入到接入 控制列表中,在朋友离开后再将这些UE删除,这就会使得接入控制列表的更改 会比较频繁。用户可以通过Web、HNB等途径来进行更改接入控制列表。由于 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是机密信息, 用户根本无法获取,这样用户只能使用UE的移动台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 (Mobile Statio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MS-ISDN),即UE的手机号 来进行接入控制列表的修改。
接入控制可以在网络侧执行,也可以在HNB中执行,由于在网络侧进行接 入控制涉及到的信令太多,接入控制需要在HNB中执行,由于一般情况下用户 是使用临时移动台标识(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ty,TMSI)的,所以接 入控制的执行也只能使用TMSI,很少情况下需要使用IMSI。
但是对于如何使用上述接入控制列表对接入HNB的UE进行限制,用户如 何加入接入控制列表,如何将用户从接入控制列表删除,以及如何使用MS-ISDN 来配置接入控制列表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行接入控制的方法以及装置,用于 具有家用基站HNB的网络中,包括:接收修改接入控制列表请求,所述修改接 入控制列表请求中包括用户设备UE的第一标识;根据所述修改接入控制列表请 求修改接入控制列表,所述接入控制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UE的第二 标识;根据修改后的接入控制列表对UE进行接入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进行接入控制的装置,用于对UE进行接入控 制,所述装置包括:消息收发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和接入控制模块,其中,所 述消息收发模块,用于接收修改接入控制列表请求,所述修改接入控制列表请 求携带所述UE的第一标识;所述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接入控制列表,并根 据所述消息收发模块接收到的所述修改接入控制列表请求修改所述接入控制列 表,所述接入控制列表中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UE的第二标识;所述接入控 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入控制列表对UE进行接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7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 下一篇:灾区医护辅助机器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