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04850.1 | 申请日: | 2008-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6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H01M8/04;H01M2/10;H01M8/24;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柴智敏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其中电源元件和用于冷却该电源元件的冷 却剂被容纳在电源壳体中。
背景技术
如果用于驱动车辆例如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或燃料电池车辆等的 电源(例如,二次电池或燃料电池)超过合适的温度,则电池元件会产生 气体。因此,当生热时电源必须被快速冷却。
日本专利特许第2959298号描述了用于冷却冷却剂的技术。根据此技 术,冷却剂被填充到其中容纳有多个单元电池的箱形容器中。然后,使用 设置在箱形容器的外周部附近的循环装置来使此冷却剂循环。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5-19134号(JP-A-2005-19134)描述 了一种用于使用压力泵使已被填充在容纳铅蓄电池的燃料电池容器内的冷 却剂在该容器内部和外部之间循环的方法。
另外,日本专利特许第2775600号描述了一种相关的冷却装置,它包 括绝热外壳和布置在该绝热外壳内的冷却器,空气流过该冷却器。冷却器 是通过彼此并行地布置多个板形冷却元件形成的。要被冷却的电池单元布 置在这些平行的冷却元件之间的空间内。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9-266016号(JP-A-9-266016)描述了用 于冷却圆筒形电池的方法。根据此技术,圆筒形电池被接触该圆筒形电池 的外周面的壳体保持。通过经由延伸通过该壳体内部的通路供给冷却流体 来冷却该圆筒形电池。
此外,国际公开98/32186小册子描述了一种电池模块,其中多个单元 电池和具有电绝缘特性的流体被容纳在绝热容器内,并且使用泵使得冷却 剂在绝热容器内部和外部之间循环。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11-307139号(JP-A-11-307139)描述了 一种电池冷却装置,其中具有电绝缘特性的冷却剂填充在容纳电池的密闭 容器中。在该密闭容器内还布置有冷却该冷却剂的冷却介质从中通过的冷 却管。
但是,对于日本专利特许第2959298号中描述的技术的结构,循环装 置设置在箱形容器的外周部附近,从而发生循环的区域受限,并且不能使 得冷却剂总体上的温度均匀。结果,远离循环装置的单元电池可能未被充 分冷却。
即使设置有多个循环部件,在那些没有设置循环部件的区域中循环仍 不充分,并且循环部件数量的增加将增大成本。
另外,对于使冷却剂强制循环的方法,需要在电池容器外部设置循环 通路和强制循环泵,这样会增大整个装置的尺寸。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冷却剂的温度分布的变化的电源装 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其中电源元件和冷却该电源元 件的冷却剂容纳在电源壳体中。此电源装置包括布置在冷却剂中的环形带, 以及用于使该环形带环形旋转的旋转装置。
这里,所述电源元件可布置在被所述环形带环绕的区域中。另外,可 在所述环形带上设置多个循环部。
所述电源装置还可设有用于检测冷却剂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和用 于基于来自该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由所述旋转装置使所述环形带 进行的旋转运动的旋转控制装置。
所述电源元件可由多个电源体形成。在此情况下,所述电源元件可通 过将所述电源体彼此并行地布置在支承部件之间来形成,并且所述旋转装 置的旋转轴的轴承部可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上。
所述电源装置还可包括用于从电源壳体外部使旋转轴旋转的磁马达。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环形带在冷却剂中环形旋转来使冷却剂循环,从 而能够抑制冷却剂的温度分布的变化。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从下文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 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其中类似的标号用于指示类似的元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的Y-Z平面方向 (即,电池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
图4是使旋转轴旋转的旋转驱动部的截面图;
图5是控制环形带的旋转的旋转控制部(即,旋转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用于驱动环形带旋转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源装置1’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4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触网消弧控制装置
- 下一篇:卧式数控镗铣床立柱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