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苯并氧杂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4672.2 | 申请日: | 200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林健人;桂正;小松庆;田中正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D313/12 | 分类号: | C07D3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 亭;王玉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医药品有用的奥洛他定(Olopatadine)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奥洛他定((Z)-11-(3-二甲氨基丙叉基)-6,11-二氢二苯并[b,e]氧杂-2- 乙酸)(11-((Z)-3-(Dimethyl-amino)propylidene)-6,11-dihydrodibenz[b,e] oxepin-2-acetic acid)是由式(II)所示的化合物,是作为对过敏性鼻炎、 荨麻疹等适用的抗过敏药有用的医药品化合物。
在用化学合成法制造(Z)-11-(3-二甲氨基丙叉基)-6,11-二氢二苯 并[b,e]氧杂-2-乙酸时,一般会同时生成作为异构体的E型,因此要想获 得更多的作为目标物的Z型,则从E型向Z型的异构化是必需的。
在日本特公平5-86925号公报和日本特公平7-116174号公报中,记 载了以E/Z混合物获得目标物时,可以经气相色谱法、重结晶等进行分 离,根据需要将顺式体(Z型)在乙酸回流中,在对甲苯磺酸等适当的 酸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1~24小时处理,由此可以异构化成反式体(E 型)。然而,在这些公报中,并未记载从E型向Z型的异构化。
此外,在J.Med.Chem.1992,35,2074-2084中记载,将11-(3’-二甲 氨基丙叉基)-6,11-二氢二苯并[b,e]氧杂-2-乙酸甲酯皂化,以E型∶Z 型=1∶2的混合物获得与之对应的羧酸,用柱从该混合物中离析E型,然 后将E型的乙酸溶液在对甲苯磺酸的存在下、在100℃加热21小时,引起 异构化,得到E型∶Z型=65∶35的混合物。
然而,没有找到效率更好的能够获取Z型的目标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高效地且在工业上有利地制造作为医药品有用的奥洛他 定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将下式[I]所示的酯化物在溶剂中,在酸的存在下进行 加热,由此可以效率良好地获得下式[II]所示的Z型。
即,本发明涉及如下内容:
一种式[II]所示的(Z)-11-(3-二甲氨基丙叉基)-6,11-二氢二苯 并[b,e]氧杂-2-乙酸或其酸加成盐(以下记作化合物[II])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溶剂中,在酸的存在下,对式(I)所示的11-(3-二甲氨 基丙基)-11-羟基二苯并氧杂乙酸叔烷基酯或其酸加成盐(以下记作化 合物[I])进行加热;
(式(I)中,Me表示甲基,R1、R2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 1~4的烷基;式[II]中,Me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
一种式[II]所示的(Z)-11-(3-二甲氨基丙叉基)-6,11-二氢二苯并 [b,e]氧杂-2-乙酸或其酸加成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式(III)所 示的11-氧代二苯并氧杂乙酸叔烷基酯(以下记作化合物[III])和式(IV) 所示的格氏试剂(以下记作化合物[IV])反应,在溶剂中,在酸的存在下, 对所得的式(I)所示的11-(3-二甲氨基丙基)-11-羟基二苯并氧杂乙酸 叔烷基酯或其酸加成盐进行加热;
(式(III)中,R1、R2和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 式(IV)中,Me表示甲基,X表示氯或溴原子;式(I)中,R1、R2、R3和Me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式[II]中,Me表示与上述相同的意思。)
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酸是氯化氢;
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溶剂是有机溶剂;
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溶剂是有机溶剂 和水的混合溶剂;
根据上述[4]或[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有机溶剂是甲苯;
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R1、R2和R3是 甲基;以及
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在50~150℃进行加热。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4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