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码用于控制寄生线虫的截短的蔗糖异构酶多肽的多核苷酸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03905.7 | 申请日: | 2008-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0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K·赫伯斯;B·茨尔施;R·桑切斯-费尔南德斯;R·阿申齐;J·托斯伯格;A·威格;黄翔;S·乔杜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福植物科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9/9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革生;林柏楠 |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用于 控制 寄生 线虫 蔗糖 异构酶 多肽 多核苷酸 | ||
1.编码蔗糖异构酶多肽N末端截短形式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当转化 至植物中时显示抗线虫活性,其中所述多肽不显示蔗糖异构酶酶促活性。
2.权利要求1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选自:
a.具有如SEQ ID NO:1、3、4、6、21、22、23、24、25、26或27 中定义的序列的多核苷酸;
b.编码具有如SEQ ID NO:2、5、14、15、16、17、18、19或20中 定义的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与具有如SEQ ID NO:1、3、4、6、21、22、23、24、25、26或 27中定义的序列的多核苷酸有70%序列同一性的多核苷酸;
d.编码与具有如SEQ ID NO:2、5、14、15、16、17、18、19或20 中定义的序列的多肽有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e.在严格条件下与具有如SEQ ID NO:1、3、4、6、21、22、23、24、 25、26或27中定义的序列的多核苷酸杂交的多核苷酸;和
f.在严格条件下与编码具有如SEQ ID NO:2、5、14、15、16、17、 18、19或20中定义的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杂交的多核苷酸。
3.权利要求2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多核苷酸具有如SEQ ID NO:1、3、4、6、21、22、23、24、25、26或27中定义的序列。
4.权利要求2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中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具有如SEQ ID NO:2、5、14、15、16、17、18、19或20中定义的序列的多肽。
5.转化有表达载体的转基因植物,所述载体包含编码蔗糖异构酶多肽 N末端截短形式的分离的多核苷酸,其当转化入植物中时显示抗线虫活性, 其中所述多肽不显示蔗糖异构酶酶促活性。
6.权利要求5的转基因植物,其中所述分离的多核苷酸选自:
a)具有如SEQ ID NO:1、3、4、6、21、22、23、24、25、26或27 中定义的序列的多核苷酸;
b)编码具有如SEQ ID NO:2、5、14、15、16、17、18、19或20中 定义的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c)与具有如SEQ ID NO:1、3、4、6、21、22、23、24、25、26或 27中定义的序列的多核苷酸有70%序列同一性的多核苷酸;
d)编码与具有如SEQ ID NO:2、5、14、15、16、17、18、19或20 中定义的序列的多肽有70%序列同一性的多肽的多核苷酸;
e)在严格条件下与具有如SEQ ID NO:1、3、4、6、21、22、23、24、 25、26或27中定义的序列的多核苷酸杂交的多核苷酸;和
f)在严格条件下与编码具有如SEQ ID NO:2、5、14、15、16、17、 18、19或20中定义的序列的多肽的多核苷酸杂交的多核苷酸。
7.权利要求6的植物,其中所述多核苷酸具有如SEQ ID NO:1、3、 4、6、21、22、23、24、25、26或27中定义的序列。
8.权利要求6的植物,其中所述多核苷酸编码具有如SEQ ID NO:2、 5、14、15、16、17、18、19或20中定义的序列的多肽。
9.权利要求5的植物,其进一步被限定为单子叶植物。
10.权利要求9的植物,其中所述植物选自玉米、小麦、稻、大麦、 燕麦、黑麦、高粱、香蕉和黑麦草。
11.权利要求5的植物,其进一步被限定为双子叶植物。
12.权利要求11的植物,其中所述植物选自豌豆、苜蓿、大豆、胡萝 卜、芹菜、番茄、马铃薯、棉花、烟草、胡椒、油菜、甜菜、卷心菜、花 椰菜、绿花椰菜、莴苣和拟南芥。
13.权利要求1 2的植物,其中所述植物是大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福植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巴斯福植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39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