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色聚酯薄膜和反射片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3792.0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5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隆司;藤井秀树;吉田达朗;高桥弘造;奥田昌宽;田中和典;平冈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B32B27/36;C08L67/00;G02B1/10;G02B5/08;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 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色 聚酯 薄膜 反射 | ||
1.一种白色聚酯薄膜,是在内部含有空洞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构 成薄膜的树脂具有使用聚酯树脂和环状烯烃共聚树脂而成的层即A层,并 且该层截面中的空洞比率超过25%且在75%以下,薄膜中的环状烯烃共聚 树脂的数均粒径为0.1μm~3μm,所述环状烯烃共聚树脂是由乙烯与选自 双环链烯和三环链烯中的至少1种环状烯烃形成的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所述A层中的环状 烯烃共聚树脂的粒径分布为1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在所述A层中, 聚酯树脂为60重量%以上且不到90重量%,环状烯烃共聚树脂超过10 重量%且在40%重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表观密度为0.5g/cm3~ 1.0g/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平行光线透射率不到 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光线反射率为100% 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所述环状烯烃共聚树 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0℃~2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所述环状烯烃共聚树 脂在260℃下的MVR为1~50ml/10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构成所述A层的树 脂含有0.05重量%~15重量%的嵌段共聚树脂,所述嵌段共聚树脂是聚亚 烷基二醇与由碳原子数为2~6的脂肪族二醇成分和苯二甲酸形成的聚酯 的嵌段共聚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所述A层含有0.1 重量%~25重量%的在二醇成分中含有脂环族二醇的共聚聚酯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在所述A层的至少 一面层叠了实质上不合有环状烯烃共聚树脂的聚酯树脂层即B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在所述B层中含 有相对于该层为0.05~10重量%的光稳定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所述光稳定剂为三 嗪系紫外线吸收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在所述B层中含 有二氧化钛粒子。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在所述A层或所 述B层的至少一方的最外面层叠有含有抗静电剂的涂布层即C层,该C 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1013Ω/□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所述白色聚酯 薄膜的任一个面的平均粗糙度SRa为100nm~450nm、10点平均粗糙度 SRz为1μm~4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其中,所述聚酯树脂是使 用钛化合物作为聚合用催化剂而制成的。
18.一种反射片,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聚酯薄膜作为反射 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379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