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吸收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3742.2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0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裕明;丰口泰弘;光山壮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井上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 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吸收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作为汽车保险杠等的组成构件的冲击吸收构件。
背景技术
如图11中所示,已存在一种合成树脂冲击吸收构件70,该冲击吸收构件70包括受压壁部71和侧壁部73、73。合成树脂冲击吸收构件70用作汽车保险杠的冲击吸收构件,并且按横截面大致呈U形来形成。合成树脂冲击吸收构件70的侧壁部73、73中每一个被形成为从受压壁部71的两个端部72、72中相关一个沿纵向方向(即在此所示示例情形中垂直于附图的方向)向受压壁部71的后面延伸,这两个端部72、72沿着与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即车辆的上下方向)H1设置。用作附接部的凸缘部75、75中每一个形成在与受压壁部71相对的端部75、75中相关一个处。采用附接构件85如螺栓等将凸缘部75、75固定到保险杠加固件(以下也称为保险杠梁)81的前表面。因此,冲击吸收构件70被附接到保险杠加固件81。顺便提及,采用合成树脂保险杠面罩87覆盖冲击吸收构件70,由此改进保险杠的外观。
[专利文献1]JP-T-2005-510393
发明内容
对于冲击吸收构件70,当因为与车辆等碰撞而导致受压壁部71受压时,侧壁部73、73在与受压壁部71的纵向方向相交的车辆上下方向上变形,如图12中所示。因此,冲击吸收构件70通过侧壁部73、73的变形而减缓冲击。
在冲击吸收构件70中,当受压壁部71受压时,侧壁部73、73中每一个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变形。因此,在上下方向上作用的应力被施加到侧壁部73、73的凸缘部75、75。侧壁部73、73的变形方向彼此相同。因此,由于侧壁部中一个的变形产生的应力经由受压壁部71传到另一侧壁部。施加在凸缘部75、75中每一个上的载荷进一步增加,从而冲击吸收构件70在凸缘部75、75处变得易断裂。
考虑到防止冲击吸收构件70在凸缘部75、75处损坏,在凸缘部75附近将侧壁部73、73中每一个的厚度设大。然而,在将凸缘部75附近的厚度设大的情形下,削弱了撞击时侧壁部73、73的变形。因此,降低了冲击吸收构件70的冲击吸收能力。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冲击吸收构件70。
此外,提出使侧壁部73、73具有预先凹凸弯曲的形状。然而,即使在该情形下,上下应力在撞击时也会被施加到凸缘部75、75。因此,增加了凸缘部75、75中每一个上的载荷。
鉴于上述方面完成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吸收构件,该冲击吸收构件能够减小撞击时施加在用作附接部的各部件上的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冲击吸收构件,该冲击吸收构件包括:受压壁部;侧壁部,形成在与受压壁部的纵向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上,以沿着纵向方向向受压壁部后面延伸,以使在侧壁部的与受压壁部相对的一个端部侧上形成凸缘部;多个垂直肋,形成在受压壁部的与形成有侧壁部的一个端部侧相对的另一端部侧上,垂直肋向受压壁部后面设置,从而与纵向方向相交,且垂直肋沿纵向方向成排状布置,以使在多个垂直肋中每一个的与受压壁部相对的一个端部侧上形成凸缘部。在第一方面中,凸缘部优选大致平行于受压部形成,以连接多个垂直肋的与受压壁部相对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构件的特征在于,在多个垂直肋中每一个的表面上形成沟槽,该表面与纵向方向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构件的特征在于,侧壁部的厚度从侧壁部的对应于受压壁部的一个端部侧向侧壁部的对应于凸缘部的另一端部侧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受压壁部因为撞击而受压时,在受压壁部的一个端部侧上形成的侧壁部在与侧壁部相交的方向上,即在与受压壁部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变形。因此,在与受压壁部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作用的应力被施加到在侧壁部一个端部侧上设置的凸缘部。另一方面,在受压壁部的相对侧上形成的垂直肋在与垂直肋相交的方向上,即在受压壁部的纵向方向上变形。此外,沿受压壁部的纵向方向作用的应力被施加到与垂直肋中每一个的端部侧相对应的凸缘部。因此,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构件,当受压壁部因为冲击等受压时,产生在彼此相交的方向中每一个上作用的应力。因此,能够分散施加撞击时产生的应力。此外,能够减小施加到两个凸缘部中每一个上的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垂直肋中每一个的表面上形成沟槽,该表面与纵向方向相交。因此,有利于垂直肋在受到撞击时弯曲。因此,垂直肋必定能够在受压壁部的纵向方向上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井上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井上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3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皮材料末端处理部件、座椅配件及车用座椅
- 下一篇: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