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80003622.2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4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泽部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K10/48 | 分类号: | A47K10/48;A47K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风使洗净后的湿手干燥的手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者在洗面台洗手后,必须移动到手干燥装置的设置场所来进行手干燥,很麻烦,并且在手沾湿后的状态下移动到从洗面台离开的手干燥装置时,具有附着在手上的水撒落而弄湿地板这样的问题,因此,一直以来考虑在洗面台之上、或者在洗面台的侧面安装手干燥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19658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将手干燥装置设置在洗面台的侧部上方位置。然而,由于没有考虑到在洗面盆内存储有水等的状态下使用手干燥装置,因此,从喷嘴吹出的高速空气,经由设置在手干燥装置下方位置的水接受部,再次直接与洗面盆冲撞。其结果是,存在以下问题点:当在洗面盆内存储有水等的状态下、或者在洗面盆被水等沾湿的状态下使用手干燥装置时,由于从喷嘴吹出的高速空气,洗面盆内的水等向周围飞散,弄脏洗面台、洗面台前方的洗面镜等,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而且,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以下问题点:水接受部为平坦形状,从手吹飞的水滴通过高速空气流,向侧面、背面侧飞散,结果弄脏了洗面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手干燥装置,即使在洗面盆内存储有水等的状态下使用安装在洗面台之上的手干燥装置,水等也不会向周围飞散,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具有:主体;将外部空气吸入上述主体的内部的高压空气流发生部;以及将来自上述高压空气流发生部的空气作为高速空气吹出、设置于上述主体的上部的喷嘴,该手干燥装置设置在洗面台的洗手盆侧方,特征在于,具有水接受部,该水接受部从设置有上述喷嘴的一侧的上述主体侧面到上述洗面盆具有倾斜部,上述水接受部将附着在上述水接受部上的水滴向上述洗面盆引导,并且,具有水分飞散防止/排水机构,该水分飞散防止/排水机构防止来自上述喷嘴的高速空气经由上述水接受部使上述洗面盆内的水飞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即使在将手干燥装置设置在洗面台的侧部上方位置、在洗面盆内存储有水等的状态下使用了手干燥装置,也能够防止水等向周围飞散,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并且,能够防止从手吹飞的水滴滴下到洗面台、地板等上,且排除了进行水接受部的排水处理的必要性,能够提高维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的结构的内部截面图。图2是将手干燥装置设置在洗面台上的情况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水接受部的实施方式1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水接受部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水接受部的形状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水接受部的实施方式2的构造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的截面构造的一个例子的侧视截面图。图8是表示图6的截面构造的其他例子的侧视截面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设置在洗面台上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3的结构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 手插入空间2 箱体(主体)3 高压空气流发生器3a 电动机3b 涡轮风扇4 加热器5 排气通道6 吸气通道7 喷嘴7a 喷出口8 空气过滤器9 吸气口11 水接受部11a 箱体安装部11b 倾斜部11c 水平下端部11d 侧壁部11e 承风壁11f 承风壁开口部11g 弯曲部12 洗面盆13 洗面台14 排水口15 台阶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手干燥装置的结构的内部截面图,图2是将手干燥装置设置在洗面台上的情况的概略图,图3是表示水接受部的实施方式1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加深理解而以纵截面图表示洗面台和洗面盆。
手干燥装置具备在箱体2中产生高压空气的高压空气流发生器3。高压空气流发生器3包括电动机3a、通过电动机3a而旋转的涡轮风扇3b。在该图1的例子中,高压空气流发生器3以涡轮风扇3b的旋转轴与水平线平行的方式配置。涡轮风扇3b侧成为空气吸入侧,通过涡轮风扇3b的旋转而吸入的空气被送往电动机3a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3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骑型车辆的吸气结构
- 下一篇:喷墨记录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