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辊子铸造机的操作方法及侧堰支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03450.9 | 申请日: | 2008-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4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大塚裕之;中山胜巳;吉泽广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IHI |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松龄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辊子 铸造 操作方法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辊子铸造机的操作方法及侧堰(side weir)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从熔液直接生产带(strip)的方法,已知有向水平地排列的一对 辊子之间供给熔液并以薄带状送出凝固的金属的双辊子连续铸造法。
图1~图3显示了双辊子铸造机的一个示例,具备水平地排列配置 的一对冷却辊子1和该冷却辊子1附带的一对侧堰2。
冷却辊子1构成为,冷却水在其内部流通,并能够根据应该生产 的钢带3的板厚来放大调整和缩小调整辊子间隙G。
冷却辊子1的转动方向和速度以各冷却辊子1的外周面从上侧向 辊子间隙G等速移动的方式设定。
一个侧堰2与各冷却辊子1的一端进行面接触,另一个侧堰2与 各冷却辊子1的另一端进行面接触。
在一对侧堰2之间,熔液供给喷嘴4以位于辊子间隙G的正上方 的方式配置,从铸桶(ladle)(图中未显示)向熔液供给喷嘴4注入熔钢, 如果向由冷却辊子1和侧堰2包围四周的空间供给熔钢,则形成熔液 积存处5。
即,如果形成上述熔液积存处5并一边通过冷却水的流通来对冷 却辊子1进行冷却一边使其转动,则熔钢在冷却辊子1的外周面凝固, 向辊子间隙G的下方送出钢带3。
此时,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对枢轴支撑各冷却辊子1的颈部分的轴 箱(图中未显示)施加推压力,使得钢带3的板厚为目标值。
此外,侧堰2被流体压缸等的推压用致动器(actuator)推压在冷却 辊子1的端面上,防止熔钢的漏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900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502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被推压在冷却辊子1的端面上的侧堰2上,发现了起因于冷却 辊子1的转动滑接的圆弧状磨损台阶6。(参照图2、图3)
在圆弧状磨损台阶6形成于侧堰2上的情况下,如果缩短冷却辊 子1的中心间距L,则介于侧堰2的非磨损部位7和圆弧状磨损台阶 6之间的边界面8与冷却辊子1的外周面抵接,因而无法减少从辊子 间隙G送出的钢带3的板厚。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在双辊子铸 造机的侧堰上形成有圆弧状磨损台阶的情况下,也得到板厚的尺寸小 的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双辊子铸造机的操作方法中,当 减小从辊子间隙送出的带的厚度时,在与辊子端面接触的状态下使侧 堰向上方位移并缩短冷却辊子的中心间距,当增大从辊子间隙送出的 带的厚度时,扩大冷却辊子的中心间距并在与辊子端面接触的状态下 使侧堰向下方位移。
即,当缩短冷却辊子的中心间距时,使侧堰向上方位移,避免冷 却辊子的外周面干涉侧堰。
当扩大冷却辊子的中心间距时,使侧堰向下方位移,保持侧堰对 冷却辊子的端面的重叠度。
而且,本发明的侧堰支撑装置采用具备推压用致动器和位置调整 机构的构成,该推压用致动器将侧堰推压在双辊子铸造机的冷却辊子 的端面上,该位置调整机构使所述侧堰向上下位移。
即,当缩短冷却辊子的中心间距时,由位置调整机构使侧堰向上 方位移,避免冷却辊子的外周面干涉侧堰的边界面。
当扩大冷却辊子的中心间距时,由位置调整机构使侧堰向下方位 移,保持侧堰对冷却辊子的端面的重叠度。
依照本发明的双辊子铸造机的操作方法及侧堰支撑装置,能够起 到如下的优异效果:
(1)当缩短冷却辊子的中心间距时,使侧堰向上方位移且避免侧堰 和冷却辊子的外周面的干涉,因而即使在侧堰上形成有圆弧状磨损台 阶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板厚的尺寸小的带。
(2)而且,如果侧堰的形成有圆弧状磨损台阶的部位的残余的厚度 在双辊子铸造机的操作时满足必要的强度,那么,能够继续使用侧堰, 结果延长了侧堰的寿命,可以谋求保养费用的减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现有的双辊子铸造机的一个示例的概念图。
图2是显示发现有圆弧状磨损台阶的侧堰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图2的侧堰和冷却辊子的关系的概念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双辊子铸造机的操作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概念 图。
图5是显示与图4相关的铸造辊子和侧堰的相对位置的概念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IHI,未经株式会社IH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3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